肉鹅养殖技术
一、雏鹅的挑选和运输
1. 雏鹅的挑选。雏鹅来自健康、生产性能高的种群后代。雏鹅应去弱留强,选择健康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羽毛光洁粗长、卵黄吸收和脐带收缩良好、生长发育正常的杂交鹅苗。
2. 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最好保持在25-30℃。陆路运输时应在早晚或夜间凉爽时进行,而且包装盒四周要多留通气孔,码放包装盒时,包装盒之间多留出点空隙,保持空气流通。要有防雨设施,防止雨淋。还要降低雏鹅的密度,如运雏的盒平时装雏鹅约60只,在夏季应减少到50只左右。长途运输时中途要检查雏鹅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在运输前对运输工具包括车、包装盒等做好消毒工作。
二、日常管理
1.饮水开食。雏鹅运到后在育雏舍内稍停片刻让其休息,然后按大小强弱分群,小的弱雏放在离热源较近处,让其在围栏内活动一会,当雏鹅全部能站立活动时,进行第1次饮水,在饮水中放少许复合维生素葡萄糖,有利清理肠胃,排除胎粪,供给营养,每日供水5-7次。如运输时间过长(30多个小时),在饮水之前应给些青绿多汁饲料(嫩)切碎,饲草长度0.1-0.2厘米,让其自由采食,然后再给饮水。第1次饮水很重要,要保证每只鹅都能喝到水,发现个别不饮水的雏鹅,用手从雏鹅头颈后握其头,拇指和食指轻轻固定雏鹅嘴角两边适当用力,让其张口,向口中滴水2-3次。第1次饮水后就要保证常备清洁凉爽饮水。第1次饮水后让雏鹅充分活动,当雏鹅表现有啄食行为时,开始喂食,一般在出雏后24-36小时喂食,初开食雏鹅消化能力弱,饲料用大米饭,做到“生而不硬,熟而不粘,成颗粒状,一撒就开”。用温沸水洗净米饭粘性,日喂6-8次,晚上加喂一次,喂六、七成饱。雏鹅:一开食就要喂鲜嫩青料,让它自由啄食,日不断青,促进消化,增加营养。雏鹅从10日龄起,青饲料用量可达饲喂量的80%—90%;第21日龄开始,青饲料喂量占90—92%;仔鹅从60日龄至出栏,需适当增加精料的喂量,饲用量为100g-150g/只,以提高出栏品质。牧草种植品种可选用黑麦草、苦荚菜、牛皮菜、三叶草等草种。
2.保证育雏舍温湿度。夏季白天气温可能超过育雏要求温度,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育雏舍空气新鲜。而夜间气温可能低于育雏要求温度,此时要加温,决不能因为是夏季就采取自然温度育雏。正常育雏温度:1-5日龄31-27℃,6-10日龄27-25℃,以后每日下降1℃,逐渐降至常温饲养。育雏室相对湿度以65%-75%为好。
3.适当的饲养密度。1-5日龄20-25只/㎡,6-10日龄15-20只/㎡,11-15日龄12-15只/㎡,16-21日龄8-12只/㎡。可根据育雏条件适当降低密度,可采用密度下限。
4.做好卫生消毒工作。育雏舍每周进行1-2次带鹅喷雾消毒,每2周饮水消毒1次(如用百毒杀消毒液和水按1:3000-4000的比例配制)。食具每天要清洗1次,每周用1‰高锰酸钾液浸泡洗涤1次,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三、中鹅(22-70日龄)的饲养管理
1.中鹅一般饲养密度4-6只/㎡,根据环境条件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2.鹅舍内勤换垫料(干草、细砂或其他垫料),保持地面清洁干燥。
3.舍外运动场搭建遮荫棚或利用自然树荫,地面要平坦且有一定倾斜度便于排水,保持雨后地面干爽。
4.多喂清洁的青绿饲料,保持饮水清洁凉爽。
5.白天打开前后窗,保证空气流通新鲜,晚上舍内温度仍要保持15℃左右。
6.散养时要在早晚凉爽时进行放牧,并注意天气变化,防止雨淋,放牧地草的高度以不高于鹅体为宜。但在鹅腹部片毛没长齐前,应在露水落下后再放牧,以防露水浸湿腹部引起鹅腹泻或感冒。
7.每周至少对圈舍带鹅喷雾消毒1次,每2周饮水消毒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