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病的预防治疗
鹅的疾病除了禽类共有的几种疾病外,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小鹅瘟(鹅的细小病毒、、母鹅蛋子瘟)鹅的大肠杆菌病、、鹅巴氏杆菌病、鹅流行性感冒、鹅球虫病。
一、小鹅瘟
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1、主要症状: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下痢,神经紊乱,渗出性肠炎。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和死亡率,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下的雏鹅。可分三个类型:
A 最急性型:常发生于1周龄以内雏鹅,发病急,突然病倒死亡,初病雏鹅呆立,全群发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
B 急性型:发生于1~15日龄雏鹅,发病时精神萎顿,食欲废绝,呼吸困难,鼻腔内流出浆液性分泌物。排出稀白、黄或带绿色气泡样、纤维素碎片稀粪,死亡快。死亡时有死亡性抽搐麻痹,角弓反张。
C 慢性型:15日龄以上雏鹅多见。精神差、食欲不正,下痢,消瘦。病程长,最后由于生长不良而影响其经济价值。
2、剖检变化:小肠盲肠渗出性肠炎,肠粘膜表层大面积脱落,在肠管中形成坚硬的肠栓,硬如腊肠。
3、防治措施:
A 母鹅产蛋前免疫接种小鹅瘟疫苗,提高后代雏鹅母原抗体水平,可有效控制小鹅瘟发生。
B 雏鹅用抗小鹅瘟血清预防注射,一周内注射半量也可控制小鹅瘟的发病率。
C 药物治疗,可试用抗病毒药物(如克毒先锋、+黄连解毒散)。
鹅病防治:鹅群免疫程序及疫病防治
二、母鹅蛋子瘟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母鹅生殖系统的疾病,又名卵黄性腹膜炎。它是母鹅产蛋期间的一种传染病。死亡率很高,给养鹅业带来危害。
1、主要症状:精神差,食欲不振,下水后鹅不愿划动,离群,腹部肿大,产蛋异型(软壳、粗糙或小、,产蛋率下降。排出稀、带微黄的污秽臭味粪便。严重脱水,失水,眼球下陷,喙蹼干燥,无光泽,有时发绀,衰竭死亡。
2、剖检变化:腹腔内有大量的溶散卵黄,肝周有的可见卵黄色纤维蛋白复盖,胸腔粘连,心包膜增厚。
3、防治方法:
A 注意鹅舍的环境管理,保持鹅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严格控制本病发生。
B 药物治疗:利宁(或痢克、+黄连解毒散。
病鹅
三、鹅巴氏杆菌病(鹅出血性败血症、:鹅的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禽类的急性败血病。在鹅感染本病后死亡率很高
1、主要症状:本病潜伏期较长,一般在3~10天。本病根据病程可以分三种:
A 最急性型:初症状不明显,突然倒地死亡。有时发现母鹅在产蛋时即发生死亡。
B 急性型:鹅只离群在水中不愿游动。在岸上呆立蹲伏孤立,头隐翅下,食欲差,有渴感,有时呼吸困难,体温升高,排出稀白带黄带绿色粪便,2-3日后死亡。
C 慢性型:多由于急性型转来,此型见于流行期,病程稍长,表现下痢,消瘦,贫血。
2、剖检变化:心脏冠状沟有小出血点,十二指肠、肝脏有出血点,肝脏有灰黄色坏死灶,肺部有时有小点出血。
3、防治措施:
A 可预防接种巴氏杆菌苗,但效果不理想,有时可再感染。
B 药物治疗:一般用抗菌药物治疗,如:利宁或南农杆克或痢克+黄连解毒散。
四、鹅流行性感冒
由于鹅的嗜血杆菌引起的以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不同的日龄鹅均可感染,尤以一周龄雏鹅感染最强,死亡率最高。
1、主要症状:发病后精神萎顿,食欲差,羽毛松乱。呼吸道症状明显,呼吸快,打喷嚏,气管内有浆液性分泌物,甩头,有的下痢,最后麻痹衰竭死亡。
2、剖检变化:肺部瘀血,气囊混浊,气管内有炎性分泌物渗出,心内外黏膜有小点出血,肠道黏膜出血等。
3、防治措施:
A 从管理上加强雏鹅的卫生,注意消毒,在运输过程中防止风寒,在房舍中防止打堆拥挤,注意饲养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