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禽霍乱诊治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动物疫病防控制中心 陈广力,段含海
禽霍乱是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疾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该病自然潜伏期一般为2~9 d,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导致禽霍乱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数鸟类都可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病以鸡、鸭、鹅最易感。病禽或带菌的飞鸟是引起禽霍乱的主要传染源,许多家畜可携带多杀性巴氏杆菌。
本病一般经消化道和呼吸道引起传染,病禽排出的飞沫常带有病菌,病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可污染土壤、饲料、饮水、工具等而引起传染。
1 临床症状
病鸡食欲不振,大部分鸡出现精神沉郁,羽毛粗乱等症状,部分鸡口流分泌物,出现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死亡的鸡或者濒临死亡的鸡无毛皮肤处,如鸡冠、头部、肉垂明显发绀。
2 剖检病变
病鸡腹腔积液,浆膜有散在的出血点或者出血斑;心包积液,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明显的出血斑;气囊浑浊,气囊壁增厚、有轻微的出血症状;腺胃乳头轻微出血;肠黏膜脱落并融合,盲肠扁桃体出血;肝脏稍肿大,质地变脆,其表面散布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
3 实验室检验
无菌采取病鸡肝脏及体腔渗出液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37 ℃温箱过夜培养,结果麦康凯培养基上无菌落生长,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湿润、表面光滑的露珠样不溶血菌落。
用灭菌环挑取菌落涂片、瑞氏染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见两极着色的短杆菌,革兰氏阴性的球杆菌,其与巴氏杆菌的培养特性及形态染色特点一致。
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病鸡的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禽霍乱,结合剖检后见病鸡肝脏有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本病为禽霍乱。
4 治疗
发病鸡注射氟苯尼考(20 mg/kg),每天一次,连用2 d,全群鸡投喂磺胺间甲氧嘧啶片(50 mg/kg),同时饲料中投喂治疗量的恩诺沙星,连用3 d,用过氧乙酸对禽舍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
5 综合防控
禽霍乱一般无明显的发病季节,以冷热交替、闷热、寒冷的时候发生较多。早发现、早诊断,及时用药和准确用药是控制禽霍乱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