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与对策
王克强
免疫接种是预防动物各种传染性疾病所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中十分关键的环节。但在实施免疫接种工作中,一些因素常常会影响到免疫效果,甚至无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免疫失败。 (一)疫苗的使用 在各种疫(菌)苗使用前,应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要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的种类和特点、规律,不要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本地没有的传染病一般不要主动防疫,经常发生的疫病要加强防疫。疫苗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操作方法不当、随意改变都会造成免疫失败。现在,我省各地的畜禽免疫都由当地动物防疫机构来组织实施,特别是一些重大疫病开展强制免疫,广大的畜禽养殖户应积极主动配合。 那么,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 疫苗接种剂量过少 在注射过程中,因药液流失造成注射量未达到要求,应准确掌握剂量,按照说明书和瓶签标定的头(只)份稀释使用。畜禽的口服和饮水苗要适当增加用量,因在免疫过程中有一定的损耗。 操作不规范 如针头未及时更换和消毒,免疫接种时,要做到一畜一换针头和注射部位的消毒;疫苗经稀释或开瓶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 疫苗选择不当 没有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特点来选择适当的疫苗(如疫苗的种类、血清型等)。 免疫方法存在问题 口服的疫苗用于注射或者相反;饮水免疫时,使用了含氯的自来水;金属饮水器或水中有残留的消毒药、饮水器数量过少、饮水免疫前没给畜禽断水、饮水量过大而未在半小时内饮完等,均可造成疫苗效力下降。 抗菌素干扰 接种弱毒活菌苗时,畜禽未停止使用添加有抗菌药物的饲料。 因此,在给畜禽进行免疫接种前后一段时间,要避免使用各类抗菌药物,尤其是抗菌素,而且不要使用化学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 (二)畜禽的健康状况 对于患病、瘦弱、妊娠期、吮乳期的畜禽,应暂缓防疫,待其体质好转、分娩结束、病愈后再进行防疫。对不健康或免疫器官发育不全的畜禽,不宜免疫接种。对已感染或潜在感染疫病的,应先予以治疗,否则,注射疫苗后,即会引起发病。如果在接种前后,对畜禽舍进行了消毒,则残留消毒剂可使疫苗失效。庆大霉素、金霉毒等药物对免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黄芪多糖、灵芝多糖等对免疫有增强免疫效果的作用。畜禽患有免疫抑制疾病,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猪蓝耳病等,将会影响多种疫苗的免疫效果。饲料中存在霉菌毒素或混杂其它传染物,如农药等,也能导致畜禽免疫抑制。 另外,畜禽处于多种不良应激状态,如气温变化、圈舍内湿度过大、因通风不良而致氨气浓度过高、长途运输、惊吓等,都会影响免疫抗体的产生。 我们给畜禽接种疫苗,从严格意义上讲,要根据动物体内抗体水平来确定免疫时机。过早接种,可能影响免疫效果;过迟接种,则会错过最佳免疫效果时机,容易遭受疫病侵袭。所以,要在专业防疫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或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实行。 在畜禽免疫接种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畜禽生活环境的清洁。营养不良及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可影响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从而影响畜禽的免疫力;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硒的缺乏及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可造成免疫抗体水平低下。养殖密度过大、栏舍潮湿、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均可影响畜禽的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