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1957年首次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甘布罗地区的肉鸡场,故又称
甘布罗病。本病的特点是发病急、感染率高、病程短、死亡率偏高。
7周龄前雏鸡的免疫器官发育不健全,法氏囊受到传染性法氏囊
病病毒(IBDV)侵袭后,法氏囊肿胀,出血和萎缩,因而鸡体产生免
疫抗体的能力减退或消失,引起雏鸡的免疫反应低下,出现免疫抑
制现象,同时降低对疫病的抵抗力。此时若接种疫苗,不能产生满
意的免疫力,并且容易感染其他病毒病或细菌病。因此,IBD对养
鸡业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是巨大的。该病已成为危害养
鸡业的最主要传染病。
【病 原】本病病原为IBDV,属于双股RNA病毒。IBDV
可分2个血清型,I型病毒对鸡有致病力,Ⅱ型病毒不感染鸡,与
I型无交叉反应。I型IBDV的不同毒株,其抗原性也有差异,这
也许是本病弱毒疫苗免疫效果有时不理想的一个原因。
IBDV粒子大小为60~65 nm,无囊膜,多呈晶格状排列。病
毒能在鸡胚上增殖,常用9~10日龄鸡胚经绒毛尿囊膜接种病毒,
经3~5天死亡,鸡胚呈现腹部水肿,头部和脚部皮肤充血和出血,
肝、脾有坏死点或出血,肾脏充血或坏死,心脏呈灰白色,绒毛尿囊
膜出血。在鸡胚上驯化的弱毒易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增殖,并能
致细胞病变,细胞上清液中有较高的毒价。病毒的头几代不能在
鸡胚肾细胞中繁殖,在鸡胚法氏囊淋巴细胞培养继代后,可在鸡胚
肾细胞继代,并可见到细胞病变。
IBDV具有耐热性,56℃可存活5 h,60℃存活30 min。耐酸
碱性强,pH值为12的溶液30 min可灭活,pH值为2的溶液60
min不被杀死。消毒药中0.5%石炭酸作用1 h对病毒无影响,
0.5%甲醛溶液6 h即能杀死病毒。3 oA石炭酸30 min可以灭活。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于鸡,各种品种的鸡都可感染,以
3~6周龄的鸡最易感,但在10日龄以下或120日龄以上的鸡亦
发现有发病的。本病一年四季均有流行,但4~6月份为本病的多
发季节。
【症 状】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侵入,潜伏期很短,2--一3天后即
可出现临床症状。易感鸡群突然发病,发病率可达100%,发病后2
天出现死亡,一般第三天为死亡高峰,1周后停止死亡,病死率30%
左右。病死率的高低与管理条件和有无并发症有关,初发病的鸡场
往往呈急性发作,以后再次发生则转为缓和。据资料介绍,3日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