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 > 旅游资源 >

苗族婚礼习俗有哪些和婚礼视频

作者: 来源: 投诉: 举报 时间: 2014-06-29 14:36 阅读:
 
  西部方言望谟一带的苗族订婚商议聘礼时,女方父母将红布包若干放置桌上。包内有劈成节的高梁杆数十节。解放前,每10节代表银10两,今代表人民币10 元,分为大包和小包。大包两个归父母,小包两个分别给舅父和伯父。先由媒人接包,清点高梁杆数,若女方父母要求过高,索钱过多,男方家又无力支付,媒人有权说服女方家减轻聘礼,并从大包中取下一些高梁杆节,置于桌的四角。一般情况,女方父母均默认。若有意见,双方再协商,至妥为止。  
婚礼
 
  婚礼是婚姻中最耀眼最灿烂的火花,苗族对待婚礼极其慎重。就形式而言,即热烈隆重又格外庄严,无论那一个方言,婚礼都有其自古以来务必遵循的礼仪,不可随随便便。
 
  在中部方言苗族中,婚礼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接亲”。即在举行婚礼的头一天,男方家必须派“卡达聂”即“接亲客”到女方家迎娶新娘。“新郎”不去。“接亲客”通常为三个年轻后生,必须具备通晓礼仪、能歌善辩的能力,还必须是父母健在或长寿、兄弟姐妹多者,忌独儿。如果是已婚青年,其妻必须不在怀孕期。接亲的三人中,有一人为主领,另两人为副领,到女方家后,必须喝“进门酒”才能进屋。当晚,女方家摆宴祭祖后,女方家送亲的姑娘们便在席间与“接亲客”对歌讨“腰帕”(腰帕系“接亲客”从男方家带来,作第二天为“新娘”背服装用)。所对之歌即苗族婚礼中的《借帕歌》(又名“腰帕歌”)。“腰帕”到手后,姑娘们便将事先准备好的“锅烟灰”或五颜六色的染料冷不防地涂抹于“接亲客”们的脸上,名曰“打花脸”,从而引起满屋人哄堂大笑。“接亲客”们只好灰溜溜地走出堂屋,然后到别的人家去找水洗(不能在主人家洗),有关仪式便告结束。
 
  西部方言苗族接亲,接亲队一般由新郎、两个媒人、陪郎等组成,一些地方新郎穿长衫(青、白、蓝色),外罩马褂,披红绸,头包帕子。陪郎的穿戴与新郎的相同,只是不披红绸。
 
  东部方言中操湘西汉语方言苗族接亲,去接亲之前,由“新郎”的舅舅亲手以彩色布装饰迎亲轿子,称为“围轿”。并请“端公”(武教)用大磨一扇,斗和升各一个放在家中神龛前,化纸焚香、祈祷收邪把誓。由身着青布的“新郎”披红,拜家神后便“发担”接亲。“发担”即是派人挑着酒、肉及其它物品先走,接亲队紧接上路。接亲队备有灯笼4盏,几面三角旗,今改用红旗。接亲队除“新郎”外,另有年龄小于“新郎”的侄辈少年负责背两个包裹,内装送予“新娘”的服装及首饰。接亲队伍一路吹着锁啦,轰轰烈烈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二是“送亲”。苗族姑娘出嫁必须有娘家人陪送,婚礼这一天清早,“新娘”便在“接亲客”的带领和送亲队伍的陪同下,一路欢声笑语 ,浩浩荡荡向“新郎”家走来。中部方言送亲人一般为“新娘”的姐妹、表姐妹、姑妈、舅妈、姨妈、叔娘、伯娘、寨中好友等等(嫂子不送),全为女性。西部方言送亲人男女均有,兴仁一带除一般的亲戚朋友外,“新娘”的舅舅、姑妈、叔叔必须参送,另外还必须有一对年轻夫妇。https://www.46659.com
 5/8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产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