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组方参芩白术散加减治疗耕牛脾虚泄泻的体会
(1四川省平昌县畜牧食品局,四川平昌 636499 2四川启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四川平昌 636452)
1.症状 耕牛精神倦怠,畜体消瘦,被毛逆立,头低耳耷。鼻镜、耳根、四肢发凉,食欲不振,肠音亢进,排粪次数增多,大便稀溏,甚者泻下如水且带泡沫,粪渣粗长,有的夹有饲料残渣,粪无大气味,小便量少色清,口腔津液较多,口色淡白,口温偏低,脉象迟沉。有的眼球凹陷或腹下四肢水肿或弓背挟尾。
2.病因 导致耕牛脾虚泄泻的原因,主要是脾胃功能障碍:脾胃不和、脾气虚、脾阳虚、寒湿困脾等。胃纳水谷,脾主运化,由于水湿阻于胃肠,脾虚失运,不能制水,湿注肠道所致。本病证属虚邪舍于肠胃,水潴为湿,谷滞为积,水谷精华之气不能输化,清阳之气不升反下陷,分利无权而水湿并入大肠,遂致泄泻。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泄,多因脾虚运化失常,肾虚后阴不固所致。发病的原因分析: 2.1受寒湿之邪侵袭,以湿邪最能引起泄泻。脾喜燥而恶湿,湿盛则泻。因气候寒冷,耕牛暴饮冷水或因食冰冻草料。
2.2因饲养管理不当。多由畜体素虚,使役过度或饮喂失调,内伤脾气,导致脾胃虚寒,胃寒不能腐熟水谷草料,脾气不升,阳气不足,脾的升运功能受到影响,脾阳不升,反而下陷,便成泄泻,重者造成直肠脱,阴道脱,子宫脱等。
2.3肾阳不足。素体虚寒,命门火衰,则真火不能生土,水谷草料不能腐熟,而引起泄泻,古人有“肾为胃关”的说法。肾阳不足,关门不密而致大便下泻。如张景岳说:“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故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极盛之时,则令洞泻不止也。”
2.4因胃肠宿粪停滞,用苦寒攻坚下积之法,伤及脾阳,多见于急、慢性消化不良,引起泄泻。由于便秘、肠炎、前胃驰缓、肠道寄生虫等可继发本病。
3.方药组成
3.1组成:党参75 g 茯苓100g 白扁豆200 g 山药150 g 薏苡仁100g 砂仁30 g 炒甘草40g 石榴皮100 g 灶心土250 g 煎汁。候温灌服。2次/d。
3.2方解:方中四味汤,原名:四君子汤(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补气健脾,山药、薏苡仁、白扁豆健脾渗湿,灶心土湿脾止泻,石榴皮酸湿止泻,砂仁调气化滞,补中有消。共收补气健脾、渗湿止泻、补而不壅之效。
3.3加减:中阳衰微,寒气内盛,见泻下清水,腹内雷鸣,粪渣粗长,脉象沉迟,酌加附子、干姜、肉桂;命门火衰,见末梢发凉,脉微欲绝,肚腹作胀,酎加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小便不利,腹下,四肢虚肿,酌加猪苓、车前子。
3.4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
4.体会
4.1参苓白术散(连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炙甘萆、白术、山药)出自《和剂局方》,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畜体消瘦,四肢无力,大便泄泻等症。耕牛脾虚泄泻(包括消化不良,胃肠卡他)及便秘、肠炎、前胃弛缓及肠道寄生虫等病的继发症,只要出现食欲减退,大便泄泻,粪渣粗长,畜体消瘦,肠音亢进,口色清白等症状,均可选用该方。
4.2从病因分析,脾虚泄泻,可以因脾胃素虚,脾胃不和所致,也可因肾阳虚,真火不足不能助脾土或寒湿邪气侵袭而引发。从症状看,只要出现四肢逆冷,脉象沉迟或脉微欲绝,口色青白,均可加附子、干姜、肉桂以温中回阳。泄泻较严重,可适当加灶心土、石榴皮、乌梅炭、诃子肉以温酸收敛。小便不利,可适当加用猪苓、车前子以利水通淋,除湿退肿,使水湿得以温散分利,泄泻自然可止。
作者简介:蒲大章(1967-),男,大学,兽医师,官方兽医,四川省平昌县人。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