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饲养管理技术
据对中药材市场调查,蜈蚣白1999年以来,连续5年紧缺走俏,价格连年走高,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人工饲养蜈蚣确为一条致富之路。
; 1.蜈蚣的习性。蜈蚣喜欢群居,喜欢阴暗潮湿安静的环境,一般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觅食及交配。蜈蚣生长发行最适宜温度为20~32℃, 10℃以下停止采食,进入冬眠。人工养殖,只要温度达到20℃以上,一年四季都可产卵繁殖。蜈蚣性凶,食性广杂,喜食各种昆虫,如蟋蚌、蝗虫、金龟子、白蚁、蝉、蜻蜓、蜘蛛和各种蝇类、蜂类及其它昆虫的卵、蛹和幼虫,也吃蚯蚓、蜗牛和各种畜禽、水产类动物的肉、内脏、血骨等,在初春季节气温低、昆虫少时,也吃少量植物的墩芽,茎类。瓜果等
; 2.螟蚣的繁殖。蜈蚣是雌雄异体,只有在性成熟后才能分别雌雄?雌性蜈蚣头部扁圆,旱饼状;雄性头部稍隆起,椭圆而小蜈蚣在晚上8时至凌晨4时交配,每次时间为2-5分钟。雄娱蚣交配后不久即死去,雌蜈蚣可终生受精产卵,受精卵 30天后产出。一条蜈蚣每次产卵40~70粒,孵化期40天左右。从幼虫孵出到长成商品蜈蚣仅需120天,性成熟需180天。在自然状态下,罐蜈蚣每年产卵1次,在保温(20℃)条件下,四季均可产卵繁殖,繁殖蚁蚣,必须选择体大、身长、性温和、生长快、繁殖率高的蚁蚣作种,青头、黑头娱蚣不可人选。将要产卵的雌蜈蚣体态臃肿,腹部几乎贴地,行动迟缓,较易识别。 蚁蚣产卵、孵化期要求环境安静,并保持适宜的温度(25-32℃)。如受到外界惊扰,就会停止产卵,或将孵化的卵吃光,甚至吃掉幼体。因此,最好把将要产卵的雌蚁蚣分出,另池饲养。蜈蚣在产卵前,要多给好饲料,以利其营养积累;在产卵和孵化期,则不需喂食和供给饮水,靠其本身营养维持即可。
; 3.蜈蚣的饲养管理
; (1)设备。饲养室可利用保温较好的民房或遮荫的塑料大棚,饲养室内要求阴爽安静,温度保持在25- 32℃,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并注意通风透气。室内建饲养池多为水泥砖石结构,池深50~70厘米,面积1平方米—2平方米,池壁要求光滑。池底先铺一层lO厘米厚的小土块,再在土层上面堆10厘米高的瓦片,瓦片间要留有缝隙,以利蜈蚣隐蔽、栖息。
; (2)投食。饲料主要有蝇蛆、蚯蚓、蚕蛹、小鱼虾、蛙类及各种动物的血液、内脏、杂骨等下脚料,也要喂些土豆、胡萝卜、瓜果皮、菜叶等青饲料。入春,冬眠的蜈蚣慢慢苏醒,是饲养成败的关键时期。当气温升到 10℃时,蚁蚣开始出蛰活动,可喷洒一些加有奶粉、葡萄糖的温水让其饮用;当气温升到20℃时.大部分蜈蚣出洞觅食,但活动和消化力均不旺盛,应少喂一些含水分多的小昆虫和其它食物,2~3天喂1次,以利体质恢复;当气温升到25℃左右时,绝大部分蜈蚣活动力旺盛,应增加饲料的供给量,每天投喂1次,投食量以蜈蚣吃后有少量剩余为宜,一般每条成龄蜈蚣每次约1克,把食料放在盘内、蚁蚣多在夜间采食,所以投食要在晚上进行,次门早晨取出食盘,清除残食,蜈蚣有饮水习惯,每天应将清洁的饮水盛在浅盘中,让其自由饮用。; (3)管理。蜈蚣有大吃小、强吃弱的现象,应根据蜈蚣的大小分池饲养,如发现有蜕皮的个体,也应立即隔开饲养。池内蚁蚣密度不宜过大,以免互相残食。经常检查饲养池壁有无裂缝,防止蜈蚣逃逸。饲养池的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冬季池内土层要加厚,并在土面覆盖稻草、杂草,池面覆盖塑料薄膜。池土湿度夏季为22%~25%,冬季为10%-15%,春秋为20%,小蜈蚣的池土稍干,大蜈蚣的稍偏湿,一般可看土保湿。此外还要经常检查饲养池内有无虫害(如蚂蚁等)。
; 4.蜈蚣的加工。将体长1l~12厘米、达到商品要求的蜈蚣捉出来,放入盆内,用开水烫死。取长宽与蜈蚣相等,两端削尖的薄竹片,一端刺入螟蚣的头部下端,另一端插进尾部,使蜈蚣伸直、展平,晒干或烘厂后,即成商品。晒干或烘干的蜈蚣不要去掉竹片,以50条为1包,用薄纸包好,出售或放在缸内贮藏。
; 5.螟蚣蜇伤的处理。用力挤压蜇伤处,熬3%氨水或50%小苏打水,用公鸡唾液、蚯蚓体腔液、蜗牛粘液、蛋清液及大蒜汁液涂抹蜇伤处。若全身疼痛,应到医院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