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外部结构
蜈蚣又名天龙,因为它的足很多,故又有百足的美称。在动物分类上属节肢动物类、多足纲、唇足目、蜈蚣科。蜈蚣体长12--20厘米不等,可以看出蜈蚣身体扁平,红头黑背,分头和躯干两部分。
头部
头部背面两侧有一对集合眼,每一对集合眼包括若干单眼,头部的腹面有口器,为蜈蚣的摄食器官。头部的附肢包括1对触角、1对大颚和2对小颚。头部成为感觉和摄食的中心。
躯干部
蜈蚣的躯干部有20多个体节,较长和较短的体节互相间隔,第1节的附肢称颚足,甚为发达,末节有一锋利的毒爪,爪内有毒腺,爪的末端有一毒腺开口,用来毒杀小动物和作为防御外敌的武器。第2~19节各具1对7节的附肢,称足,是蜈蚣爬行的器官。第20节是生殖孔所在的地方,其附肢与其他19对步足不同,称生殖肢。可见,蜈蚣躯干部的结构成为蜈蚣的运动中心。
外骨骼
蜈蚣身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分布在躯干部每节的背面者称背板,腹部的为腹板,背板和腹板靠两侧的膜状薄板相连接。外骨骼不仅有保护内脏器官及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接收刺激的功能,并且还能和附着的肌肉一起完成各种运动的动作。外骨骼的形成限制了蜈蚣身体的继续生长发育,因此蜈蚣在生长过程中便有了蜕皮现象。蜈蚣蜕皮时,体内分泌一种几丁质酶将外骨骼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几丁质溶解,因而使外骨骼破裂,整个身体从中钻出,并重新形成外骨骼。蜕皮时蜈蚣用头顶主池壁,先顶破头板,然后依靠自身的伸缩运动逐渐使身体连同步足由前向后一次剥脱,最后脱离尾足。每次蜕皮需要2~3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