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蝎龄配合饲料饲喂效果对比
蝎子为肉食性动物,喜爱的食物多为鲜活、体软多汁,具有丰富蛋白质与脂肪的饲料,单一饲料常会造成蝎子出现消化不良、生长发育缓慢等现象,因此,如何保证人工饲养条件下蝎子营养的全面性,是提高全蝎养殖效益的必要条件,本试验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的。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时间、地点:本试验自2001年4月-2001年8月在神农特养场所属的规模养蝎户中进行,历时120天。
2、试验用蝎 选择健康无病、生长发育正常的1-2龄蝎、3-4龄蝎、5-6龄蝎和成蝎各3000条,按不同蝎龄随机分为6组,每组500条,共24组。
3、饲料结构及配方(见表1),以鲜活的动物饲料为主,辅之以配合饲料,鲜活食物主要为黄粉虫、无菌蝇、土元。配合饲料的配方为:
①1-2龄蝎:肉粉130克、饼干屑130克、牛奶30克、蛋黄粉50克。
②3-4龄蝎:谷物类25%、肉粉30%、鸡蛋汁30%、动物油2%、蛋黄粉5%、牛奶6%。
③5-6龄蝎:谷物类30%、肉粉30%、牛奶30%、蛋黄粉10%。
4、饲喂方式:试验期内,饲料全部采用自由采食。动物性鲜活饲料供给“宁多勿少”,配合饲料供给“宁少勿多”,饲喂时,投喂量由少渐多逐步加量。当日未食用完的,必须在次日清晨全部清扫,以防止食入已变质的饲料,影响蝎子的正常发育。
5、管理方式:试验期养舍的温度基本保持在25℃-38℃之间,空气湿度保持在65%-85%之间,养土湿度15%-20%。为防止无菌蝇在各池中互串,该试验组养池用纱网隔离。成蝎公母比例按1:3搭配,孕蝎产仔前全部用单瓶饲料。饮水采用海绵滴水供给,供水时间在下午5-7时蝎子活动前。每隔3-5天在上午用喷雾器均匀向蝎池喷洒净水。
6、测定项目:体长变化、体重变化、采食量、蜕皮率、发病率、死亡率、产仔数和产活率等。
饲料配方组成表
蝎龄 黄粉虫 土元 无菌蝇 黄粉虫+配合料 土元+配合料 无菌蝇+配合料
1-2 A1 B1 C1 D1 E1 F1
3-4 A2 B2 C2 D2 E2 F2
5-6 A3 B3 C3 D3 E3 F3
成蝎 A B4 C4 D4 E4 F4
7、测定方法 每周测定1次,体长每组随即抽样50条取其平均值;体重各组在同一天分别全部称取,取其平均值,死亡率,产仔数每日清理统计,其他各项按常规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蝎子生长发育变化
(1)、1-2龄蝎饲喂阶段,以D组增重效果最佳,生长速度最快,蜕皮率最高,其发病率、死亡率最低,分别为8.90毫克,0.60厘米和80.60%、7.21%、3.10%。以B组(土元+无菌蝇最差)。总体上,当用单一饲料饲喂时,以黄粉虫效果较好,与混合组相比较,效果普遍较低,用三种配合料时,以D组最好,F组次之。增重效果、体长变化比单一饲料效果最好,A组、分别提高3克和0.60厘米,蜕皮率提高8.90个百分点,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0.70和0.20个百分点。
(2)、3-4龄蝎在所喂的六个组中,以D组饲喂效果较好、统计数据表明,平均增重和体长达到240.10毫克,3.60厘米,高出单一饲料最佳组(A组)18.10毫克和0.60厘米较F组高13.10厘米和0.50厘米,较最差组B组高31.60毫克和0.70厘米。蜕皮率、发病率、死亡率也以D组较好,分别为91.40%、7.90%、3.10%、离蜕皮率提高8个百分点、发病率、死亡率降低0.50%和0.80%。
(3)、5-6龄蝎、从各组统计情况分析,单一饲料以A组为效果最佳,混配合饲料中以D组效果最佳,增重幅度,体长、增长、蜕皮率、比A组提高223.10毫克,0.60厘米和6.20%,发病率、死亡率降低2.60%、1.40%。以B组最差,较D组各项指标依次低311.30毫克、1厘米和11.50%,发病率、死亡率提高7.70%和3.10%。
综合分析以上3组、可以看出,在单一饲料饲喂时、以A组效果最好、B组最差、而在用配合饲料时,则以D组最好、E组最差,但从总体上看,单一饲料组明显低于配合饲料组。
2、成蝎繁殖性能
单一饲料饲喂蝎仔时,从各项生产指标看,A组均高于其他2组,而配合料则以D组为最优,发病率、死亡分别为5.60%和4.20%。繁殖率、产仔率、成活率分别为87.10%。8751只和88.70%,前2项分别比A组低3.40%和1.20%,后3项分别比A组高5.30%、1404只和3.80%。
在使用配合料的3组中,仅次于D组的为F组,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余4组,各项指标最差的为B组,其发病率、死亡率高出D组5.60%和3.80%,繁殖率、产仔数、成活率、则分别低11.90%、1167只和8.40%。
三、结论与讨论
1、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试验的六个组中,加入配合饲料的三个组无论从其生长发育的速度、体重增幅、繁殖率、产仔数、产仔成活率上看,还是从发病率、死亡率上对比,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单一饲料。由此可以表明,合理进行蝎子饲料的配制,不仅可以提高其生产性能,而且还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