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 介绍
一、 概 况
竹鼠(Rhizomys),又名竹根鼠、竹根猪、竹狸、芒狸、冬芒狸、竹鼬、茅根鼠、芭茅鼠,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啮齿目(Rodenta)、竹鼠科(Rhizomyidac),是一种体形较大的啮齿类动物。(竹鼠是我国三级野生保护动物)
(一)竹鼠的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
竹鼠体肥,耳小,肢短,全身毛呈灰色或灰黄色,尾上均匀被有稀毛。吻部毛色略淡,腹部毛稀疏,白色而暗。其间杂有闪光细毛。幼体毛色较深,周身呈灰黑色,肚皮毛稀呈嫩红色。我国竹鼠品种主要有银星竹鼠、中华竹鼠和大竹鼠。国内对竹鼠品种尚未见系统研究的报道,鉴别方法不统一。据资料介绍,4月龄能长到1.5千克以上者,属于大竹鼠。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的一种纯白的大竹鼠,成年后毛尖略黄,体重可超过5千克,是中华竹鼠纯种。现在南方省区大多数地方驯养竹鼠多为银星竹鼠,又叫花白竹鼠、粗毛竹鼠,其体形粗壮,呈圆筒形,体重1~2千克,最大个体可达2.6千克;体长30~35厘米,尾较长,超过体长的1/3;四肢很短,爪稍扁,似指甲状,为五趾爪,能爬树;体毛为灰黑(褐)色,眼小耳短,腹部毛灰白稀少;额头圆形、向前微突,嘴巴上下两对门齿粗长尖利,随着年龄增长,上下门齿逐渐变长变黄。
竹鼠是一种体形小、繁殖力极强、以竹木茎秆为食的动物。它以芒草根、竹枝叶、竹笋、竹根、茅草根、芒草秆、红薯、木薯、象草秆、鸭脚木、芒果树枝以及一些杂草种子和果实为主食,也采食禾本科植物如玉米、高粱、稻谷、小麦、甘蔗等的根、茎、叶和种子,还喜欢吃胡萝卜、荸荠、凉薯、西瓜皮和甜瓜皮。人工驯养后,对配合饲料、瓜子、大米饭尤为喜爱。可见竹鼠对食物要求不严格。饲料来源广泛。竹鼠食量少,1只成年竹鼠1天仅消耗精料20~25克,粗料150~200克。白天少吃多睡,夜间采食旺盛。它仅从饲料中摄取水分而不直接饮水,因此要注意饲料含水量,夏天高温喂含水量较多的饲料,冬天低温则相反。竹鼠属夜行性动物,野生时穴居洞内,喜在阴暗、凉爽、干燥、洁净的环境中生活。它耐低温,怕酷暑,尤其怕阳光直射,也怕风吹雨淋,如冬天冷风直吹又缺少窝草就极易死亡,所以防风比防热更为重要,竹鼠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是8~28℃,经人工驯养后,亦能逐渐适应高温环境,如环境安静,饲料配合得好,酷暑期也能配种和正常繁殖。当环境温度过高时,表现为采食减少,腹部朝上而睡,骚动不安,半小时后死亡;而温度过低时,表现为腹部紧缩,爬动不安,“哇、哇”呜叫。竹鼠喜在安静环境中生活,怕人为刺激,如受强烈刺激,便发出“咯、咯、咯”或“呼、呼”的声音。竹鼠喜公母群居,陌生幼鼠合养很少打斗,只有在抢吃、闻到特殊气味或受到强烈刺激产生惊恐时,才互相撕咬。青年或成年竹鼠混养时,先是互相闻味,如果是发情公母鼠就很少撕咬;如果是未发情的两只公、母鼠,则打斗不休。不同族的两只公鼠放在一起也会斗个你死我活。原来配对的公、母鼠,因产仔而分开,断奶后重新合群,有时也会撕咬。如果公鼠进窝见到带仔母鼠时,往往先将仔鼠咬死才与母鼠同居。在极个别情况下,公母鼠合养,母鼠产仔时,公母不分开仍能和平共处。因此在母鼠产仔时,公母鼠必须分开饲养,带仔母鼠池要严防公鼠窜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将装过家狗、野猫及其它野兽的铁笼移近鼠池,竹鼠闻到不同的腥臭气味,也会惊恐而互相撕咬。引种驯养后,必须注意保持其习性,应逐渐改变生活条件,龙其是饲料,要引导诱食,直至适应。
竹鼠多穴尽居于竹林或茅草山地洞穴,其洞道复杂,分为主洞道、穴窝、取食洞和避难洞等。主洞道距地面20~30厘米,与地面平行分布。穴窝位于主洞道中,内垫有竹叶、竹枝、树叶或干草,是休息和繁殖场所,取食洞为主洞道的分支,是为取食竹子或芭芒草地下茎而挖的洞道。避难洞位于穴窝附近的深处,距地面0.5~1.5米,竹鼠受惊时即钻入避难洞中并继续向前挖掘,不断用泥土堵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