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鸽六鞭原虫病的诊治
1999年8月,江门市郊某鸽场存栏鸽3960多只,其中种鸽2400多只,乳鸽1560多只。由于感染了六鞭原虫病,共死亡鸽337只,其中产鸽21只,乳鸽316只。经确诊为六鞭原虫病后,通过落实防治措施,病情完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发病情况
鸽主带着一大袋病死鸽(大部分是乳鸽)到我站求诊,据称鸽群于8月24日发现有拉稀现象,其中乳鸽病情较为严重,食欲也较差,精神不好,有些病鸽摇头摆脑、嗜睡。认为是患普通的胃肠炎,因此用0.03%恩诺沙星,并按恩诺沙星原药的重量计加入1/5三甲氧苄氨嘧啶混合饮水二天后,病情未见好转;随后改用0.03%的环丙沙星,并按环丙沙星原药的重量计加入1/5三甲氧苄氨嘧啶混合又饮水二天,共计饮水用药4天后停药,第5天(8月28日)一早在鸽舍中发现有死鸽26只,其中产鸽12只,乳鸽14只。次日,找当地兽医求诊,兽医认为是某种毒物引起中毒所致,随后吩咐用葡萄糖、维生素C、阿托品、维生素K3混合给鸽群饮水。到第6天(8月29日)经检查发现在3~5日龄的病乳鸽中死亡100多只,另有5只产鸽死亡。第7天(8月30日)仍有100多只乳鸽死亡。经当地兽医现场剖检后,认为鸽群死亡是沙门氏杆菌(副伤寒)病,又吩咐在饮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0.1%氯霉素(编注:该药现已禁用)供存栏的鸽群饮用。于8月31日到9月1日仍发现有病鸽陆续死亡,感到问题严重,于是来求诊。
2.临床症状
现场观察见产鸽精神状态尚好,只有个别出现拉稀,粪便带黄,食欲稍差。患病乳鸽的日龄多是3~5天,精神状态差,表现精神沉郁,眼半闭呈昏睡状,摇头摆脑,全身皮肤有不同程度的干燥,脚干,羽毛松乱无光泽,拉稀呈黄色带腥臭粪便,个别表现濒死挣扎状态,临死前有呕吐现象。
3.剖检变化
病死种鸽以母鸽为主,剥开肌胃的角质肌肉层有出血斑,小肠段呈卡他性肠炎,大肠段膨胀含有大量的气泡。剖检乳鸽的病变可见全身皮肤干燥,可视黏膜苍白;腹腔充满淡黄色带混浊的液体;肝脏表面附着有血凝块;心肌有出血班;胰腺有淡黄色的坏死点;肠内溶物呈水样有大量的黏液与气泡混合在一起,肠黏膜呈严重的卡他性炎症;肾脏颜色苍白,有多量的尿酸盐沉积。
4.实验室诊断
(1)用病死乳鸽的腹水、小肠内容物涂片,经姬姆萨氏染色后镜检,用光学显微镜在1200倍下可见多个长圆形,有两个细胞核且有大的核内体的虫体,虫体前端有四根鞭毛、后外侧各有两根鞭毛的虫体,故鉴定为六鞭原虫。
(2)无菌操作取将病死乳鸽的腹水和肝脏、脾脏,分别接种肉汤培养基和普通琼脂平皿培养基上,经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均未见有菌落生长。
(3)用病产鸽血清做新城疫检测,结果为阴性。
5.防治措施
(1)盐酸金霉素按0.02%的浓度混饮,连用5天。
(2)保持料糟水糟和用具的清洁卫生,坚持每日清洗消毒一次。清理场内粪便后并铺上生石灰,搞好鸽场周围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定期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6.体会
(1)根据发病情况、临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乳鸽六鞭原虫病。
(2)该鸽场的产鸽和乳鸽,从发病死亡到病情完全被控制的前后7天时间里,共死亡鸽337只,其中产鸽21只,乳鸽316只。经确诊后,通过落实防治措施,当天乳鸽的死亡就减少到30只,第二天死亡2只,第三天不见死亡,病情完全得到了控制。
(3)六鞭原虫感染乳鸽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若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会造成生产极大的损失。为避免该病的发生,必须搞好饲养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严格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减少疾病的传播,实行专一品种饲养,不能与其他品种的家禽或家畜混养,防止疾病相互感染。有条件的隔离病禽,消除带虫宿主,从而达到防治该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