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鸽绿脓杆菌病的诊治
2007年4月份,我市某肉鸽养殖户所饲养的1 000只24日龄肉鸽发病,介绍如下。
1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绿脓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土壤、水、肠内容物、动物体表等处都有本菌存在,是多种家畜、经济动物以及野生动物和人都可感染的一种传染病。在禽类中主要侵害各年龄的鸽、火鸡、鸵鸟和鸡等,一般发病率较高而死亡率不高,但在1-3周龄幼鸽中发生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本病常由种蛋污染所致,也可经创伤、消化道、呼吸道传染。气温较高、长途运输、抗生素使用不当等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诱发本病。
2临床症状
病鸽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42.5度,食欲减少或废绝;羽毛松乱无光泽,消瘦无力,在皮肤、翅膀有灰黄色肿块,并有爪伤;体温升高,流涎;舌面及腭裂两侧有小米粒大淡黄色化脓灶,微凸于舌面;腹部胀满,呈腹式呼吸;严重下痢,排出灰绿色或灰黄色稀便,有时带血,肛门周围污秽,严重的肛门水肿、出血、外翻。成鸽发病时眼睑水肿,流泪,脓性分泌物,结膜、角膜发炎甚至有溃疡灶,头和肉髯水肿。
3病理变化
皮下有出血性胶胨样渗出液,肌肉水肿,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心包积液,体腔积有淡黄色浆液性液体,胸膜有纤维素样渗出物;气管内充满粉红色泡沫状液体,肺小叶发炎,似大理石状;肝肿大呈土黄色,色淡质脆,有红黄相间花纹,表面有灰黄色化脓灶;脾、肾等实质脏器肿大、出血,切面外翻;胃肠呈现卡他性炎症变化,肠内容物黑绿色。
4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采取肝、脾、肾、肺组织和胶样水肿液作触(涂)片后,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一端有一根细长鞭毛,能运动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细菌培养。采取心血或肝化脓灶,接种普通琼脂、普通肉汤、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平皿。在普通琼脂平皿上37度培养24小时,生长迅速,形成的菌落为圆形,中等大小,隆起,湿润粘稠,淡绿色,菌落周围的培养基为蓝绿色,有芳香气味;普通肉汤中培养24小时呈均匀浑浊,继续培养至72小时可产生菌膜,培养液呈蓝绿色糊状;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有β溶血环;麦康凯琼脂平皿上生长良好,培养基呈棕绿色。
生化特性。本菌在三糖铁培养基上不产生硫化氢,斜面部位呈粉红色,底部不变黄;能分解葡萄糖、甘露醇和木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麦芽糖、甘露糖。
药敏试验。该菌对恩诺沙星、妥布霉素高度敏感;阿奇霉毒、丁胺卡那中度敏感;复方磺胺、青霉素等低敏或抗药。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肉鸽绿脓杆菌病。
5防治措施
预防本病的发生,关键在于认真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消除诱发因素。孵化用的种蛋在孵化之前可用福尔马林熏蒸后再人孵,以杀死蛋壳表面的病原体。刚出壳的雏鸽用庆大霉素滴鼻,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进行防治。本鸽场以每千克200毫克恩诺沙星按1/5比例加入甲氧氨嘧啶(TMP)混合饮水,连饮3天治愈率达91%。
本文由中华养殖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标明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