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鹧鸪饲养管理四方面要点,有效提高成活率
养殖鹧鸪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雏鹧鸪培育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雏鹧鸪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鹧鸪的生长发育及经济效益,所以提高雏鹧鸪的成活率是养殖户们的首要任务,那么具体来讲怎么才能提高雏鹧鸪的成活率?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
一、育雏前的准备
1、确定育雏方式
购进雏鸪前,必须确定育雏方式(即笼养还是平养),然后根据计划饲养数,安排好育雏舍。
2、房舍和设备的准备
育雏舍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又可根据需要通风,不能漏雨,地面干燥、可防鼠。全面检查房舍是否漏雨、门窗是否严密,四周是否有鼠洞,门窗必须加铁丝网,预防鹧鸪飞出房外,并准备好一切饲养用具。
3、场地及用具消毒
进雏前3-5天必须彻底清洗禽舍地板及一切饲养用具(饮水器、饲料桶等),消毒药为浓度0.1%的新洁尔灭,1:2000的百毒杀以及2%氢氧化钠。然后待地板干燥后,铺上垫料或垫布并把育雏用具放入舍内,密封门窗。根据禽舍的体积,按每立方米7克高锰酸钾、14毫升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封闭至饲养前24小时,打开门窗、驱除异味、气体后再将门窗关闭备用。
二、创造良好环境
1、温度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重要因素,给雏鸪提供适宜的温度,能有效地提高成活率,加速生长发育,不当的高低温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应激因素。
雏鸪体小,消化机能较弱,吃料少,产热不多,而单位体表面积大,散热多,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应该经常巡舍,观察鸪群的动态,判断温度是否合适。如温度适当时,雏鸪表现活泼,分散在育雏器内,食欲旺盛;温度过高时,雏鸪远离热源、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多、张口呼吸、粪便稀;温度过低时,雏鸪互相挤压、缩颈、食欲减退、堆集在热源下。
2、湿度
育雏时环境湿度对雏鸪生长很重要,如湿度过大则体表散热困难、食欲不振、易患病;湿度过低雏鸪羽毛干、易有啄毛、啄肛及啄趾现象。适宜的湿度是1周龄内60%-70%,一周后55%-60%。
3、通风换气
雏鸪生长快、代谢旺盛,舍内应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才能使雏鸪生长快。在保证一定温度的前提下,适当打开门窗换气,但又不要使雏鸪受凉。
4、密度
各日龄鹧鸪的饲养密度是:1-10日龄每平方米800-100只,10日龄-4周龄每平方米50-60只,4-13周龄每平方米30-35只。
5、光照
出壳一周内雏鸪可实行全日制光照,一周后采用20小时光照,以后随日龄增大而减少光照时间,且光照不宜太强,每平方米2瓦,否则容易出现啄羽,啄肛、趾等恶癖。
三、科学饲养管理
1、饮水
雏鸪入雏前先准备好0.1%土霉素水,以促进胎粪的排出。此外,在饮水器中放入石子,一方面可预防雏鸪浸进水里湿身致病,另方面又可诱导雏鸪饮水。次日可交替使用水溶性多维或复方维生素B溶液等,以调整雏鸪的食欲。
2、饲喂
雏鸪饮水后就可开食,可选用全价碎屑料,即用打碎的颗粒料或全价粉料。用单料开食不利于雏鸪的生长,也会带来因换料而增加的困难。初生雏鸪的两肢较软弱,需在笼底垫上干净的草纸,使雏鸪能顺利站立和行走,以防双肢叉开受伤及脐带炎发生,3-7天后更换垫纸,以保持笼内清洁。饲喂时将饲料直接撒在草纸上,可采用自由采食不断料,但不可将1天的饲料1次倒入,应采用多次给料法。3天后改用食槽,水、食槽分开放置,相距不超过1米。
3、益生菌开口
益生菌通过调节雏鹧鸪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平衡,并通过占位、粘附、竞争性排斥、营养物质争夺等作用抑制和排斥和有害菌。同时促进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吸收,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生长速度5%-12%,降低饲料成本,减少过料、水样便等肠道疾病发生。
4、断喙
鹧鸪同鸡一样要进行断喙。在饲养过程中会发生啄羽、啄眼、啄肛等恶癖,采用断喙是减少这些恶癖的最好措施。
在1周龄左右断喙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将鸪嘴断裂,更不要断掉舌头。断喙时用专用的断喙器或手指钳、剪刀,切除喙端至鼻孔的1/3处部位。切除时,应使鸪头略朝上,上喙比下喙多切除一点。6周龄时再重复1次。断喙前后1-3天在饲料中增加适量维生素,可减少应激反应。断喙后应加满饲料和饮水,以免断喙切面因触及槽底而受损和影响采食。
一、育雏前的准备
1、确定育雏方式
购进雏鸪前,必须确定育雏方式(即笼养还是平养),然后根据计划饲养数,安排好育雏舍。
2、房舍和设备的准备
育雏舍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又可根据需要通风,不能漏雨,地面干燥、可防鼠。全面检查房舍是否漏雨、门窗是否严密,四周是否有鼠洞,门窗必须加铁丝网,预防鹧鸪飞出房外,并准备好一切饲养用具。
3、场地及用具消毒
进雏前3-5天必须彻底清洗禽舍地板及一切饲养用具(饮水器、饲料桶等),消毒药为浓度0.1%的新洁尔灭,1:2000的百毒杀以及2%氢氧化钠。然后待地板干燥后,铺上垫料或垫布并把育雏用具放入舍内,密封门窗。根据禽舍的体积,按每立方米7克高锰酸钾、14毫升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封闭至饲养前24小时,打开门窗、驱除异味、气体后再将门窗关闭备用。
二、创造良好环境
1、温度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重要因素,给雏鸪提供适宜的温度,能有效地提高成活率,加速生长发育,不当的高低温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应激因素。
雏鸪体小,消化机能较弱,吃料少,产热不多,而单位体表面积大,散热多,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应该经常巡舍,观察鸪群的动态,判断温度是否合适。如温度适当时,雏鸪表现活泼,分散在育雏器内,食欲旺盛;温度过高时,雏鸪远离热源、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多、张口呼吸、粪便稀;温度过低时,雏鸪互相挤压、缩颈、食欲减退、堆集在热源下。
2、湿度
育雏时环境湿度对雏鸪生长很重要,如湿度过大则体表散热困难、食欲不振、易患病;湿度过低雏鸪羽毛干、易有啄毛、啄肛及啄趾现象。适宜的湿度是1周龄内60%-70%,一周后55%-60%。
3、通风换气
雏鸪生长快、代谢旺盛,舍内应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才能使雏鸪生长快。在保证一定温度的前提下,适当打开门窗换气,但又不要使雏鸪受凉。
4、密度
各日龄鹧鸪的饲养密度是:1-10日龄每平方米800-100只,10日龄-4周龄每平方米50-60只,4-13周龄每平方米30-35只。
5、光照
出壳一周内雏鸪可实行全日制光照,一周后采用20小时光照,以后随日龄增大而减少光照时间,且光照不宜太强,每平方米2瓦,否则容易出现啄羽,啄肛、趾等恶癖。
三、科学饲养管理
1、饮水
雏鸪入雏前先准备好0.1%土霉素水,以促进胎粪的排出。此外,在饮水器中放入石子,一方面可预防雏鸪浸进水里湿身致病,另方面又可诱导雏鸪饮水。次日可交替使用水溶性多维或复方维生素B溶液等,以调整雏鸪的食欲。
2、饲喂
雏鸪饮水后就可开食,可选用全价碎屑料,即用打碎的颗粒料或全价粉料。用单料开食不利于雏鸪的生长,也会带来因换料而增加的困难。初生雏鸪的两肢较软弱,需在笼底垫上干净的草纸,使雏鸪能顺利站立和行走,以防双肢叉开受伤及脐带炎发生,3-7天后更换垫纸,以保持笼内清洁。饲喂时将饲料直接撒在草纸上,可采用自由采食不断料,但不可将1天的饲料1次倒入,应采用多次给料法。3天后改用食槽,水、食槽分开放置,相距不超过1米。
3、益生菌开口
益生菌通过调节雏鹧鸪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平衡,并通过占位、粘附、竞争性排斥、营养物质争夺等作用抑制和排斥和有害菌。同时促进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吸收,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生长速度5%-12%,降低饲料成本,减少过料、水样便等肠道疾病发生。
4、断喙
鹧鸪同鸡一样要进行断喙。在饲养过程中会发生啄羽、啄眼、啄肛等恶癖,采用断喙是减少这些恶癖的最好措施。
在1周龄左右断喙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将鸪嘴断裂,更不要断掉舌头。断喙时用专用的断喙器或手指钳、剪刀,切除喙端至鼻孔的1/3处部位。切除时,应使鸪头略朝上,上喙比下喙多切除一点。6周龄时再重复1次。断喙前后1-3天在饲料中增加适量维生素,可减少应激反应。断喙后应加满饲料和饮水,以免断喙切面因触及槽底而受损和影响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