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王树林[14-16] 报道了利用稗草淹青养泥鳅技术、莲田养泥鳅套养青虾技术和池塘种植苦草养泥鳅技术。戴晓东等[17] 将无霉烂、干燥好的麦草、稻草或玉米秸,用铁丝捆扎成直径30cm 左右的捆,用木棒在扎牢的草捆上捣几个洞,用石块作为沉子,平铺于池底,可作为泥鳅的栖息环境并便于捕捞。余继升[18] 和尹伦甫等[19] 报道了鳝鳅混养技术。王会珍等[20]报道了硬化池栽藕混养泥鳅技术。钱光云[21] 报道了河蟹、泥鳅混养技术。何福森等[22]报道了蛙鳅网箱联养技术,体弱有病的泥鳅被牛蛙吃完,利于疾病的控制。
七、捕捞
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欢钻泥的习性,所以给许多养殖者带来了诸多捕捞上的困难,这直接影响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所以有人尝试了各种捕捞的方法,但是都还有一定欠缺。赵青松等[23]综述了泥鳅的捕捞方法。康志勇[24] 也系统地介绍了泥鳅的捕捞方法。如笼捕、笼式小张网捕、笼式套张网捕、池塘拦网捕、袋捕、药物驱捕和干塘捕等方法。
八、病害防治
泥鳅的常见病害有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等寄生引起的疾病,细菌感染引起的溃疡病、赤皮病、腐鳍病、烂尾病和烂口病,以及由水霉感染引起的水霉病等。随着泥鳅养殖技术研究的深入,国内外水产工作者对泥鳅病害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除了可用常规方法防治外,一些新的方法也必将产生。目前泥鳅养殖因病害暴发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报道并不多见。
九、结语
在泥鳅的养殖技术方面,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大量的试验研究报道,但还缺乏足够深入的支撑材料,从收集的文献资料来源看,大多出之于生产一线的工作者,而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报道甚少,这就使得泥鳅的高产、稳产、高效养殖技术趋于成熟还有待时日。
作者简介: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水产科学系:周本翔
参考文献:
[1] 王卫民,张家波. 泥鳅的大规模苗种生产技术[J].水产养殖,1998(5):3-4.
[2] 尚元富. 泥鳅高密度精养效益高[J]. 科学养鱼,2005 (9): 26-27.
[3] 密山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池塘养泥鳅鱼效益好[J].黑龙江水产,2005(4):25.
[4] 储松元,侯冠军,李俊,等. 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4):132-133.
[5] 李玉环,李亚琴,郑学东. 浅谈泥鳅在北方池塘的养殖[J]. 黑龙江水产,2003(2) :14-15.
[6] 吴凯,刘权. 季节性缺水池塘养殖泥鳅高产技术[J].河北渔业,2003(3):22-52.
[7] 易亮. 水稻本田生态环境下泥鳅人工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5(12):30-31.
[8] 宋长太. 泥鳅苗种稻田繁育技术[J]. 齐鲁渔业,2005,22(8):39.
[9] 王树林. 稻田育蚓养鳅新技术[ J] . 科学养鱼,2003(2):16.
[ 10] 方云东,孙友勇,王洪年. 池塘网箱养殖泥鳅技术[J].水产养殖,2004,25(3):27.
[11] 黄文,张修协,李文健. 泥鳅的网箱养殖及常见病害防治技术[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0(1):36-37.
[12] 邱嘉强. 稻田网箱养殖泥鳅技术[J]. 内陆水产,2002(1):32.
[13] 马继富. 木箱养泥鳅[ J] . 特种养殖,2004(7) : 39-40.
[14] 王树林. 稗草淹青养殖泥鳅[ J] . 农业知识,2005(7) : 19.
[15] 王树林. 无公害莲田泥鳅青虾绿色生态养殖[J]. 齐鲁渔业,2005,22(1):39-40.
[16] 王树林. 种植苦草养殖泥鳅技术[J].河北渔业,1999(5): 44-45.
[17] 戴晓东,孙潜. 田间沟渠养殖泥鳅技术[J] . 科学养鱼,2004(2):22.
[18] 余继升. 黄鳝泥鳅高产套养技术[J].养殖技术顾问,2003 (1):40-41.
[19] 尹伦甫,李红霞. 藕田鳝鳅混养试验[J] . 科学养鱼,200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