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的养殖管理、繁育、鱼病防治
淡水白鲳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属热带、亚热带鱼种,食用、观赏皆宜。原产地个体最大可达20Kg。淡水白鲳作为经济鱼类的优点非常多,其肉质鲜美深受食客们的喜爱。其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易捕捞、可单养也可混养这些优点更是深受养殖户们的喜爱。目前已和罗非鱼、鮰鱼、加州鲈号称进口四大经济鱼种。
一、淡水白鲳和食人鱼的区别
食人鱼又名食人鲳,中国有种叫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和食人鱼同属脂鲤科,只是不同属罢了。好像是堂兄弟,外形相像,不少人误认淡水白鲳为食人鲳。
有养殖户养淡水白鲳的同时也养猪,去年会偷偷把死猪扔进鱼塘当饲料,第三天就只剩骨架了(养殖一点通只是给大家介绍淡水白鲳和食人鲳的区别,这段就不要学了)。
二、生活习性
淡水白鲳喜栖息在中、下水层,集群性强,适应PH6.2~7.5的酸碱度,能耐0.48mh/L的低溶氧。如果说淡水白鲳有缺点的话,就是它本属热带鱼种,不耐低温,生长最适宜的水温在28℃~30℃,21℃~32℃时可生长,水温16℃可正常吃食。夏花鱼苗水温须保证17℃以上,水温12℃时,多数成鱼会失去平衡,8℃致死。
淡水白鲳杂食性强,仔鱼摄食浮游生物,幼鱼可摄食人工饲料和有机碎屑。成鱼摄食浮游生物、藻类和各种动植物饲料(动物性饲料:如蚕蛹、鱼粉、各种混合饲料、死鱼等;植物性饲料:如麦麸、米糠、瓜皮、菜蔬等)。一龄鱼可达0.5~0.75Kg/条。三龄性成熟,一年可产卵多次。水温25℃~30℃时,即可人工催产繁殖。
食人鲳,和淡水白鲳的区别——腹呈红色。
三、养殖方式
淡水白鲳商品鱼养殖,普遍采用单养、混养和在鱼种塘套养三种养殖方式。
1、单养
单养管理方便、经济效益较显著。北方寒冷地区可通过冬棚加温实现3月初繁殖,3月中旬后可孵化育育。早繁鱼苗可在大棚内增温入塘。一般5月底~6月初室外水温回升达标后可外塘养殖。每1000㎡水面可同时搭配投放总载鱼重量1/5的鲢鳙鱼,用以调节水质,并在鱼塘中配备增氧机。北方入秋后,水温下降应及时起捕上市。当年早繁的夏花苗可成商品鱼,江浙地区10月底可起捕或大棚加温保种。
2、混养
普通家鱼养殖的成鱼塘,在保证家鱼产量前提下,每100㎡可混养淡水白鲳150~300尾,可增产75~150Kg淡水白鲳商品鱼。
四、注意事项
1、放养时,鱼种规格不可过小,规格应力求一致,不可悬殊过大,更不可为了考虑将来的轮捕上市,而故意将多种规格的鱼种进行同池饲养。
2、淡水白鲳为杂食性底层鱼类,主养时,池塘不可放养其他底层鱼类,否则将影响亩产量。
3、淡水白鲳放养时间一般为5月中旬,水温稳定保持在20-22℃以上。放养过早,气温不稳定,易影响成活率;过迟,则影响其生长速度,不利于早上市。
4、淡水白鲳食量大且贪嘴,投喂时一定要按四定方法,少量多次,不可过量。在生产中,我们发现过淡水白鲳吃食撑死的现象。
淡水白鲳鱼苗
五、鱼病防治
主要防治以下三种鱼病:
1、水霉病
水温13℃~20℃是水霉病高发时期,鱼体易发。
2、锚头鳋病
夏花鱼种易感染,成鱼患部发炎红肿、出现红斑坏死。
3、白皮病
白皮病系细菌性疾病,主要危害越冬淡水白鲳。
六、人工繁殖
淡水白鲳催产最适宜的水温在25℃~28℃,长江流域一般在5月份。定期检测水质,每周根据检测情况换注新水。饲料蛋白质含量须>25%,饲料投喂在食台上,日投饲量约占鱼体重1%~3%。为稳定塘中生态系统,吸附氨氮、亚硝等有害物质,同时为夏季遮阴雨,塘中可养些水葫芦、绿萍等水生植物。
长江流域应在10月中下旬筛选亲鱼越冬。亲鱼培育塘应保证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建设增温大棚。鱼塘应预先清整消毒,室外塘1-2亩为宜。水深1.5~2m,水温不能低于20℃,放养量180~280Kg/亩。 室内保温池以50~200㎡为宜,水深1~1.5m。越冬期间要保持水温在20℃~26℃。静水池放养密度2~3Kg/㎥为宜,有温流水条件可增加到5~7Kg/㎥。放养前用2%盐水消毒鱼体15分钟。
一、淡水白鲳和食人鱼的区别
食人鱼又名食人鲳,中国有种叫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和食人鱼同属脂鲤科,只是不同属罢了。好像是堂兄弟,外形相像,不少人误认淡水白鲳为食人鲳。
有养殖户养淡水白鲳的同时也养猪,去年会偷偷把死猪扔进鱼塘当饲料,第三天就只剩骨架了(养殖一点通只是给大家介绍淡水白鲳和食人鲳的区别,这段就不要学了)。
二、生活习性
淡水白鲳喜栖息在中、下水层,集群性强,适应PH6.2~7.5的酸碱度,能耐0.48mh/L的低溶氧。如果说淡水白鲳有缺点的话,就是它本属热带鱼种,不耐低温,生长最适宜的水温在28℃~30℃,21℃~32℃时可生长,水温16℃可正常吃食。夏花鱼苗水温须保证17℃以上,水温12℃时,多数成鱼会失去平衡,8℃致死。
淡水白鲳杂食性强,仔鱼摄食浮游生物,幼鱼可摄食人工饲料和有机碎屑。成鱼摄食浮游生物、藻类和各种动植物饲料(动物性饲料:如蚕蛹、鱼粉、各种混合饲料、死鱼等;植物性饲料:如麦麸、米糠、瓜皮、菜蔬等)。一龄鱼可达0.5~0.75Kg/条。三龄性成熟,一年可产卵多次。水温25℃~30℃时,即可人工催产繁殖。
食人鲳,和淡水白鲳的区别——腹呈红色。
三、养殖方式
淡水白鲳商品鱼养殖,普遍采用单养、混养和在鱼种塘套养三种养殖方式。
1、单养
单养管理方便、经济效益较显著。北方寒冷地区可通过冬棚加温实现3月初繁殖,3月中旬后可孵化育育。早繁鱼苗可在大棚内增温入塘。一般5月底~6月初室外水温回升达标后可外塘养殖。每1000㎡水面可同时搭配投放总载鱼重量1/5的鲢鳙鱼,用以调节水质,并在鱼塘中配备增氧机。北方入秋后,水温下降应及时起捕上市。当年早繁的夏花苗可成商品鱼,江浙地区10月底可起捕或大棚加温保种。
2、混养
普通家鱼养殖的成鱼塘,在保证家鱼产量前提下,每100㎡可混养淡水白鲳150~300尾,可增产75~150Kg淡水白鲳商品鱼。
四、注意事项
1、放养时,鱼种规格不可过小,规格应力求一致,不可悬殊过大,更不可为了考虑将来的轮捕上市,而故意将多种规格的鱼种进行同池饲养。
2、淡水白鲳为杂食性底层鱼类,主养时,池塘不可放养其他底层鱼类,否则将影响亩产量。
3、淡水白鲳放养时间一般为5月中旬,水温稳定保持在20-22℃以上。放养过早,气温不稳定,易影响成活率;过迟,则影响其生长速度,不利于早上市。
4、淡水白鲳食量大且贪嘴,投喂时一定要按四定方法,少量多次,不可过量。在生产中,我们发现过淡水白鲳吃食撑死的现象。
淡水白鲳鱼苗
五、鱼病防治
主要防治以下三种鱼病:
1、水霉病
水温13℃~20℃是水霉病高发时期,鱼体易发。
2、锚头鳋病
夏花鱼种易感染,成鱼患部发炎红肿、出现红斑坏死。
3、白皮病
白皮病系细菌性疾病,主要危害越冬淡水白鲳。
六、人工繁殖
淡水白鲳催产最适宜的水温在25℃~28℃,长江流域一般在5月份。定期检测水质,每周根据检测情况换注新水。饲料蛋白质含量须>25%,饲料投喂在食台上,日投饲量约占鱼体重1%~3%。为稳定塘中生态系统,吸附氨氮、亚硝等有害物质,同时为夏季遮阴雨,塘中可养些水葫芦、绿萍等水生植物。
长江流域应在10月中下旬筛选亲鱼越冬。亲鱼培育塘应保证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建设增温大棚。鱼塘应预先清整消毒,室外塘1-2亩为宜。水深1.5~2m,水温不能低于20℃,放养量180~280Kg/亩。 室内保温池以50~200㎡为宜,水深1~1.5m。越冬期间要保持水温在20℃~26℃。静水池放养密度2~3Kg/㎥为宜,有温流水条件可增加到5~7Kg/㎥。放养前用2%盐水消毒鱼体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