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技术
克氏原螯虾 ( Procambaru clarkii 英文名 Red swamp crayfish 俗称龙虾、小龙虾等,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市场价格不断上升,特别是这两年,批发价格最高已经达到 30 元每公斤,还供不应求。而且市场还存在明显的销售淡季的问题( 4-10 月有供应)以前认为这只虾是外来生物,没有引起国内研究机构及推广机关的重视,因此对这只虾从生物学开始到繁殖、养殖的整个过程很少有人专门研究,苗种没有批量供应,养殖也没有正规的开展,产量主要依靠野外捕获,价格高了以后,天然资源数量会越来越少,今后市场的供应必需靠养殖来解决。克氏螯虾在国内外都有巨大的市场,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指出:区域重点:长江和淮河流域的激进淡水养殖区域,重点发展鲢鳙鱼、草鱼、团头鲂等饲料投喂少、产量稳定、养殖技术幼稚的滤食或草食性鱼类养殖;黄河流域的激进淡水养殖区域,重点发展鲤鱼等杂食性鱼类养殖,构建淡水养殖产品主产区;长江中下游优势养殖地区,要突出抓好河蟹、鳗鱼、斑点叉尾鮰、珍珠蚌、淡水小龙虾等国际竞争优势强的淡水养殖品种的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中型湖泊、水库密集的地区,要根据水域利用功能规划,推广生态互补的立体养殖,开展资源增殖和网箱养殖等综合生产方式;水域出现富营养化的地区,应积极利用水生植物和滤食性水生生物改善和治理水域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修复型水产种养业;西南地区要积极发展稻田养鱼,合理适度的发展水库渔业、山区流水养鱼。因此,现在大力发展克氏螯虾的养殖既符合国家的规划,又符合市场的需要。站根据实际养殖经验编写了这份技术材料,供给广大养殖户参考。
1 概 述
1.1 基本特征
克氏螯虾在分类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刺蛄科。原产于北美, 1918 年被引入日本, 1929 年经日本引入中国,经几十年的扩散,已形成全国性的分布,成为罕见的淡水经济虾类。适应性极广,具有较广的适宜生长温度,水温为 10-30 ℃时均可正常生长发育。亦能耐高温严寒,可耐受 40 ℃以上的高温,也可在气温为 -14 ℃以下的情况下安然越冬。克氏螯虾生长迅速,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饵料供应情况下,经 2 个多月的养殖,即可达到性成熟,并达到商品虾规格,一般雄虾生长快于雌虾,商品虾规格也较雌虾大。同许多甲壳类动物一样,克氏螯虾的生长也伴随着蜕壳,蜕壳时,一般寻找隐蔽物,如水草丛中或植物叶片下。蜕壳后最大体重增加量可达 95 %,一般蜕壳 11 次即可达到性成熟,性幼稚个体可以继续蜕皮生长。其寿命不长,约为 1 年。但在食物缺乏、温度较低和比较干旱的情况下,寿命最多可达 2-3 年。
1.2 生活习性
克氏螯虾喜欢生活在水体较浅、水草丰盛的湿地、湖泊和河沟内,繁殖季节喜掘穴。洞穴位于池塘水面以上 20cm 左右,深度达 60cm 1.2m 内有少量积水,以保持湿度,洞口一般以泥帽封住,以减少水分散失。夏季的夜晚或暴雨过后,有攀爬上岸的习惯,可越过堤坝,进入其它水体。克氏螯虾对饵料的要求不高,属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水底的有机碎屑为食,也捕食水生动物,如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等,养殖池塘中,喜食投喂的小杂鱼和螺蚌肉;天然水域的个体,动物性食物约占 20 %,植物性食物占 80 %。当食物供应缺乏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主要是捕食刚蜕壳的软壳虾。克氏螯虾对水质要求不高,可在 pH 为 6.5-9.0 水域内生长,最适 pH 为 7.5-8.5 耐低氧和氨氮,当水中溶氧为 1.0- 3.0mg/L 时,可正常生长,当溶氧降至 1.0mg/L 以下时活动减弱,低于 0.5mg/L 时方可造成大量死亡;一般情况下,氨氮为 2.0-5.0mg/L 时,对其生长无明显影响,但氨氮过高会使生长受到抑制,甚至造成大量死亡,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夏季,当水中大量有机物腐烂时会偶尔发生。从以上各种情况来看,比较适合我国的广大地区进行养殖。
2 繁殖特点
克氏螯虾常年均可繁殖,其中以 5-9 月为高峰期。
2.1 亲虾雌雄鉴别
克氏螯虾雌雄异体,并且具有较显著的第二性征。首先可从腹部游泳肢形状加以区分,雄虾腹部第一游泳肢特化为交合刺,而雌虾第一游泳肢特化为纳精孔;其次,二者螯足具明显差别,雄性螯足粗大,螯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疣状突起,而雌虾螯足比较小,疣状突起不明显;第三,雄虾螯足较雌虾粗大,个体也大于雌虾。
2.2 性腺发育
克氏螯虾的卵巢发育继续时间较长,通常在交配以后,视水温不同,卵巢需再发育 2-5 个月方可成熟。生产上,可从头胸甲与腹部的连接处进行观察,根据卵巢的颜色判断性腺成熟程度,把卵巢发育分为苍白、黄色、橙色、棕色 ( 茶色 ) 和深棕色 ( 豆沙色 ) 等阶段。其中惨白色是未成熟幼虾的性腺,细小,需数月方可达到幼稚;橙色是基本幼稚的卵巢,交配后需 3 个月左右可以排卵;茶色和棕黑色是幼稚的卵巢,选育亲虾的理想类型。精巢较小,养殖池塘中,一般同卵巢同步成熟。美国各主要的螯虾生产区域,一般采用逐步排干池水的方法,来刺激螯虾的性腺成熟,促进亲虾交配产卵。
2.3 交配
克氏螯虾几乎可常年交配,但以每年春季为高峰。交配一般在水中的开阔区域进行,交配水温幅度较大,从 15 ℃ 到 31 ℃均可进行。交配时,雄虾通过交合刺将精子注入雌蟹(虾)纳精囊中,精子在纳精囊中贮存 2-8 个月,仍可使卵子受精。雌虾在交配以后,便陆续掘穴进洞,当卵成熟以后,洞穴内完成排卵、受精和幼体发育的过程。
2.4 产卵和幼体发育
克氏螯虾的繁殖比较特殊,繁殖的大部分过程在洞穴中完成,故在平常的生产中难以见到抱卵虾。卵巢在交配后需 2-5 个月方最后成熟,并进行排卵受精。受精卵为紫酱色,粘附于腹部游泳肢的刚毛上,抱卵虾经常将腹部贴近洞内积水,以保持卵处于湿润状态。克氏螯虾的怀卵量较小,根据规格不同,怀卵量一般在 100-700 粒,平均为 300 粒。卵的孵化时间约为 14-24 天,但低温条件下,孵化期可长达 4-5 个月。克氏螯虾幼体在发育期间,不需要任何外来营养供给,刚孵出的仔虾需在亲虾腹部停留几个月左右,方脱离母体。若条件不适宜,可在洞穴中不吃不喝数周,当池塘灌水以后,仔虾和亲虾陆续从洞穴中爬出,自然分布在池塘中,有时亲虾会携带幼体进入水体之中,然后释放幼体。克氏螯虾虽然抱卵量较少,但幼体孵化的成活率很高。由于克氏螯虾分散的繁殖习性限制了苗种的规模化生产,给集约性生产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