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蛙和成蛙的常见疾病防治
1. 蛙红腿病 本病是幼蛙和成蛙的主要疾病,由假单胞菌浸染引起,多发生于放养密渡过大、水质差的池中。一般在冬眠期间或天色较冷时,本病更易发生。患病牛蛙腹部及腿部肌肉呈点状充血,严峻时全部肌肉呈红色,还可扩散到肺、脾、肾和肠等组织。感染此病的牛蛇瘫软无力,流动痴钝,头部伏地,不吃不动,3~4日后死亡。本病传染性极强,几天之内可使会池牛蛙感染疾病而且死亡。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对养蛙池进行按期换水和消毒以保持水质清新,即每隔7~10天按每立方米池水用漂白粉1.0~1.5克或硫酸铜0.7克清油,并常常用十万分之一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洗刷饵料台和其他养蛙工具。如发现病蛙应及时将病蛙捞出,隔离,进行治疗。本病的治疗以消炎为主,用25%葡萄糖生理盐水(用蒸馏水或凉开水100毫升+0.9克食盐+25克葡萄糖配制),每100毫升加40万单位的青霉素或链霉素,浸泡病蛙,逐日两次,每次3~5分钟;也可按每100克体重的病蛙灌服1毫升药液,逐日1次;用3%的食盐水浸洗病蛙15分钟左右;也可用20%磺胺脒溶液浸泡病蛙2天。除用消炎药液浸泡外,也可对病蛙打针或喂服消炎药。每只病蛙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打针4万单位硫酸庆大霉素。另外,还可将土霉素按每千克饵料5片拌匀、饲喂病蛙3~5天;或用每千克饵料拌入增效联磺片1片,或磺胺噻唑1克,或磺胺脒1克,连服5~6天。
2.蛙肠胃炎 本病多发生于春、夏和夏、秋之交时节,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发病原因与饵料腐败变质,牛蛙栖息环境恶化有关。病蛙初期栖息不定,东窜西爬,游泳缓慢,喜欢钻泥;后期常躺于池边,不食不动,反应痴钝,不怕惊扰。
抓好饲养治理,不饲喂变质的饵料,搞好饵料台、池水等的清洁卫生,以预防本病的发生。对患病蛙可在饵料中加喂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每千克饵料拌入增效联磺片1片或酵母
片2片,连喂3~5天即可治愈。对病蛙池用1~2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泼洒1次,饵料台用2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浸泡30分钟。发病季节,每7~10天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泼洒全池1次。
3.蛙烂腿病 本病是因为牛蛙在水泥他中擦伤皮肤,或在运输过程中皮肤损伤后感染病菌后而导致。患病蛙初期指尖部门发炎,过后逐渐向腿部延伸腐烂,露出骨骼,严峻的病蛙一直烂到大腿的基部,使失去流动能力,直至死亡。
发现病蛙后,全池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用2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蛙腿部1~2天,或每只病蛙打针青霉素40万单位。
4.蛙烂皮病 蛙烂皮病又叫脱皮病。蝌蚪、幼蛙、成蛙均可罹患本病。本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病菌感染。病蝌蚪的主要症状是体腔积水,内脏器官泛起病变,死亡率高达90%以上;病蛙头、背部皮肤失去光泽,泛起白花纹,接着表皮脱落并扩展到躯干和整个背部。与此同时,病蛙的瞳孔泛起粒状凸起,初呈玄色,后变白色,最后失去视觉。患此病牛蛙的主要症状,一是烂皮,二是烂眼。此外,关节红肿。
留意饵料的多样性,或在人工配合饵料中添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预防本病的发生。患病初期的牛蛙,可用鱼肝油补饲治疗,也可喂动物肝脏,2天1次,每次1克,一般1周后烂皮即可再生。严峻感病的病蛙除补饲鱼肝油外,要用抗生素等消炎药消炎,详细消炎方法可参照蛙红腿病。养殖患病蛙的池用漂白粉、生石灰等消毒。
5.蛙肿腿病 此病是牛蛙腿部受伤后被细菌感染所引起。患病蛙后肢腿部肿大,整个足部包括指和蹼都肿成瘤状,呈灰色。因为后肢负担沉重,患病蛙无力流动,不能摄食,越来越消瘦,终极死亡。
病蛙池用生石灰、漂白粉溶液泼洒。将病蛙的后肢浸在3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中15分钟,天天1次,连续3天;同时逐日两次内服四环素,每次每只蛙喂服半片,连服2天;或每只蛙打针40万单位青霉素,连续打针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