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养殖方法介绍
牛蛙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牛蛙养殖是当今国内外新起的一种特种经济养殖业。牛蛙是一种经济综合应用价值最高的两栖类动物,原产于北美洲,59年传入中国。因其鸣声似牛叫故得其名。它是一种大型食用蛙。牛蛙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丰厚,蛋白质含量高,是喜庆宴席上的美味佳肴。
第一章 牛蛙养殖技术之生物特征和习性
一、 外部形态
牛蛙的成体分为头、躯干及四肢3部分。无颈及尾。全身皮肤暴露,光滑湿润,具粘液。
1、头部: 头部亮而扁平,唇薄(青蛙尖而唇厚)。头部分:口、鼻、眼、鼓膜、声囊等器官。
2、躯干部:鼓膜之后,泄殖腔孔之前为躯干部。
3、四肢:躯干部着生四肢。前肢较短小,成年雄牛蛙拇指内侧有兴隆的“婚瘤”,具四指。后肢长,比前肢粗壮有力,有五趾。趾间有蹼,适于水中游泳。
二、生活习性
1、两栖性 喜栖于江河、池塘、沼泽及岸边草丛。
2、群居性
3、变态性
4、互相残杀性
5、变温性
6、冬眠
7、体色可变性:皮肤颜色可随温度、光照和所生活环境颜色变化而变化。普通有两种基色:一是黑褐色;一是绿色。冬季和早春是浓褐色,春末为鲜绿色,秋季为淡褐色。幼蛙是绿色。
8、鸣叫:牛蛙鸣叫的声音酷似黄牛。繁衍时节到来,变鸣叫。
9、再生:牛蛙身体部分损伤,零落或截除后,能重重生长出来。
10、寿命:牛蛙寿命较长,正常能活到16年。
养殖方式
一、池塘养殖
幼蛙经约2个月人工饲养,体重达100克左右时,即可转入成蛙池中止商品牛蛙的养殖。商品牛蛙的饲养管理和幼蛙基本相同。只是混养密度小一些。重约100克的幼蛙,每平方米混养30~40只;体重达200克时,要再分池疏养。
二、稻田养殖
稻田是蛙类的自然栖息场所,适于蛙的生活生长;蛙又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因此,应用稻田养蛙,既可减少水稻病虫害,又能增加收入。
1.稻田选择 养蛙稻田恳求天旱不缺水,雨涝不淹没。宜选择水源充足,排注水便当,保水性好,田埂宽而巩固的稻田。面积以666~1300平方米为好。
2.稻田清整 插秧前,稻田要1次施足基肥。混养蛙种前,加高加固田埂,并在稻田挖“十”字形或“田”字形维护沟,沟宽60厘米、深50厘米以上。也可在进排水口和稻田中间挖几个2平方米左右、深80厘米的维护坑,以便在晒田、暂时缺水或喷施农药时,为蛙提供庇护场所。
3.防逃设备的安装 蛙类擅长腾跃,特别是牛蛙,跳高可达1.5米。因此,做好防逃工作是养殖成功的关键。防逃设备包括防逃墙和防逃栅栏两部分。①稻田四周的防逃墙,可用价钱低价的塑料窗纱或塑料薄膜搭成,底部埋入土中15厘米,整个防逃墙略向内倾斜为好。设置防逃墙时每隔1~2米打1个木桩,用以固定、支撑防逃墙。②进排水口的防逃栅栏,要尽可能密集,且要安排牢靠。
4.蛙种混养 蛙种混养宜在栽秧后2周,秧苗反青成活后中止。蝌蚪易被黄鳝、泥鳅、杂鱼等多种敌害吞食,成活率低,而且不能在水稻生长期内长成商品蛙。因此,最好混养幼蛙。混养数要根据人工投饵的几而定,普通每100平方米放养20克/尾的幼蛙300只即可。也可同时混养一些鱼苗,作为蛙种的鲜活饵料。
5.日常管理
(1)投饵 稻田养蛙属于半野生性的粗混养殖,混养的种蛙没有经过摄食死饵的驯化,故应投喂活饵。可用人工采集的一些蝇蛆、小鱼虾、蚯蚓等活饵料投喂。还可在稻田中安装日光灯透捕昆虫,以补充活饵。
(2)稻田坚持一定水深 养蛙稻田水深应维持在6~15厘米,以确保蛙的正常活动和生长。
(3)严防敌害 稻田中蛙的敌害较多,如黄蟮、鱼、泥鳅、蛇、老鼠等,对蛙特别是幼蛙的摧残很大。要经常检查,及时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