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育种技术
繁殖与苗种培育黄鳝的人工繁殖并不困难,目前上海、湖北、江苏等地均已人工繁殖成功,但若进行大规模生产或工厂化生产,在技术上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一)黄鳝的繁殖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黄鳝,必须了解黄鳝的繁殖特性,尤其要了解黄鳝独特的性逆转现象。1.黄鳝的性逆转现象和雌雄外形特征。黄鳝不像多数脊椎动物那样终生属于一个性别,而是前半生为雌性,后半生为雄性,其中间转变阶段叫雌雄间体,这种由雌到雄的转变叫性逆转现象。在达到性成熟的黄鳝群体中,较小的个体是雌性,较大的个体主要是雄性,两者间的个体被称为雌雄间体,而这种呈雌雄间体的性腺组织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生理变化过程中,有功能的雌性转变为有功能的雄性。黄鳝的幼体性腺逐步从原始生殖母细胞到分化成卵母细胞,黄鳝从幼体进入成体,性腺发育成典型的具有卵母细胞和卵细胞的卵巢,以后又逐渐发展到变成成熟卵,这就决定第一次进入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都是雌鳝。雌鳝产卵后,可以明显地发现性腺中的卵巢部分开始退化,起源于细胞索中的精巢组织开始发生,并逐步分枝和增大,即性腺向着雄性化方向发展,这一阶段的黄鳝即处于雌雄间体状态。这以后卵巢完全退化消失,而精巢组织充分发育,并产生发育良好的精原细胞,直到形成成熟的精子,这时的黄鳝个体已转化为典型的雄性。四川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赵云芳、柯薰陶观察了市购黄鳝亲鱼2000条,详细研究了自然生长的黄鳝的性腺发育变化,得到一些新认识:黄鳝性腺是一根管状器官,位于腹腔右侧。开始均为雌性,其发生发展、性逆转过程如下:(1)雌性时期:卵巢外有一层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膜内为卵巢腔,充满形状各异、大小悬殊、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卵径0.08~3.7毫米。I期:卵巢白色,透明细长。肉眼看不见卵粒。解剖镜下可见透明细小的卵母细胞,核大,胞质少,卵径0.08~0.12毫米。体长5.9厘米、体重0.4克的仔鳝,解剖后可找到细小而透明的卵巢;体长8.2厘米的幼鳝卵巢内充满细小而透明的卵母细胞。II期:此期的卵巢比I期稍粗,卵巢呈白色、透明。肉眼看不见卵粒,解剖镜下可见卵巢内充满透明细小的卵母细胞,卵径为0.13~0.17毫米,全长15厘米以下幼鳝的卵巢多为II期。III期:卵巢已由白色透明转变为淡黄色、肉眼可见卵巢内有很多细小的卵粒解剖镜下可清晰地看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卵母细胞。细胞内已沉积较多的卵黄颗粒。卵径为0.15~2.2毫米。同时,卵巢内存在着少数I、II期的卵母细胞,一般处在III期性腺的幼鳝全长为15~26厘米。IV期:卵巢明显粗大,卵母细胞亦明显增大,卵粒大小较一致,颜色也由淡黄色变为橘黄色。解剖镜下可见卵颗粒充满整个卵母细胞,核也逐渐边移。卵径2.2~3.4毫米,此期的黄鳝全长10~30厘米,极少数可达40厘米以上。发育到IV期末的卵巢长占鳝体长的44.6~59.2%,平均为53.2%(从生殖孔到头部为止)。V期:卵巢粗大,内充满了橘黄色的卵粒,呈圆球形。卵径3.3~3.7毫米。卵母细胞内充满了排列致密的卵黄球,细胞核边移到卵的一端,卵在卵巢内已成游离状。(2)雌雄间体阶段:多数黄鳝在2龄后,全长24.5~37厘米时开始转入这一时期,个别全长可达45厘米以上,此阶段性腺被膜加厚,卵巢逐渐退化,精巢逐渐形成。间体初倾向于雌性,后期倾向于雄性。显微镜下可见少数残留的细小卵粒,这些小卵粒不会再发育成熟,而是逐渐退化吸收,以及分解成橘黄色的絮状物,同时也可看到刚形成不完整的曲精小管。(3)雄性阶段:多数黄鳝在3龄以上为雄鳝,也有2龄就逆变为雄鳝的。未成熟的精巢细长、灰白色,表面分布有色素斑点。显微镜下可见曲精小管及不活动的精子,性成熟的精巢较原先粗大,表面分布有形状不一的黑色素斑纹,显微镜下可见数量多而小的活动精子。综合国内外学者对黄鳝性逆转的调查研究,可以概述如下:体长200毫米以下的成体黄鳝均为雌性;体长220毫米左右的成体开始性逆转;体长360~380毫米时,雌雄个体数几乎相等;380毫米以上时,雄性占多数;530毫米以上时,则全部是雄性。近期根据江苏省宝应县子英河特种水产站在当地的调查,对上述结论有一些新的修正。该站在当地湖荡、池塘中捕获的黄鳝,体长达600~650毫米时,仍发现有雌性个体,且能正常产卵孵化,这说明性逆转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可能在生物饵料丰富的状况下,黄鳝的生长加速,在同样的生长期却出现了超乎寻常的体长。2.繁殖习性(1)繁殖季节及环境条件:黄鳝每年只繁殖1次,而且产卵周期较长。在四川宜宾地区,一般每年5~8月是黄鳝的繁殖季节,繁殖盛期在6~7月,而且随气温的高低而波动,可以提前也可推迟。繁殖季节到来之前,亲鳝先打洞,称为繁殖洞,繁殖洞与居住洞有区别:繁殖洞一般在田埂边,洞口通常开于田埂的隐蔽处,洞口下缘2/3浸于水中,繁殖洞分前洞和后洞,前洞产卵,后洞较细长,洞口进去约10厘米处比较宽广,洞的上下距离约5厘米,左右距离约10厘米。(2)性比与配偶构成:根据四川地区全年解剖的黄鳝看,黄鳝生殖群体在整个生殖时期是雌多于雄。7月份之前雌鳝占多数,其中2月份雌鳝最多占91.3%,8月份雌鳝逐渐减少到38.3%,雌雄比例0.6:1,因为8月份之后多数雌鳝产过卵后性腺逐渐逆转,9~12月雌雄鳝约各占50%。自然界中黄鳝的繁殖,多数是属于子代与亲代的配对,也不排除与前两代雄鳝配对的可能性,但在没有雄黄鳝存在的情况下,同批黄鳝中就会有少部分雌鳝先逆转为雄鳝后,再与同批雌鳝繁殖后代,这是黄鳝有别于其他鱼类的特殊之处。(3)产卵与孵化:性成熟的雌鳝腹部膨大,体橘红色(个别呈灰黄色),并有一条红色横线。产卵前,雌雄亲鳝吐泡沫筑巢,然后将卵产于洞顶部掉下的草根上面,受精卵和泡沫一起漂浮在洞内。受精卵黄或橘黄色,半透明,卵径(吸水后)一般为2~4毫米。雄亲鳝有护卵的习性,一般要守护到鳝苗的卵黄囊消失为止。这时即使雄鳝受到惊动也不会远离,而雌亲鳝一般产过卵后就离开繁殖洞(有的学者经观察认定雌鳝也参加护卵、护仔)。亲鳝吐泡沫作巢估计有两个作用,一是使受精卵不易被敌害发觉,一是使受精卵托浮于水面,而水面则一般溶氧高、水温高(鳝卵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1~28℃),这就有利于提高孵化率。黄鳝卵从受精到孵出仔鳝一般在30℃左右(28~38℃)水温中需要5~7天,长者达9~11天,并要求水温稳定,自然界中黄鳝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为95~100%。黄鳝的胚胎发育与一般淡水鱼类,特别与鲤科鱼类有所不同,其特点表现在:其一,卵径大,卵黄多,胚胎发育时间长,仔鱼出膜时个体大,对环境的耐受能力强。在室内玻璃缸里的仔鱼不投食能活两个月之久,只是鱼体极度消瘦。其二,同一条亲鳝产的同一批卵,在相同条件下孵化,仔鱼出膜时间也不一致,相差48小时左右。其三,神经板出现在原肠早期动物极细胞下包至卵的1/3~1/2时,与鳟鱼类似而与鲤科鱼类明显不同。其四,胸鳍在胚胎期形成并不断扇动,出膜后逐渐退化消失。从黄鳝的系统演化过程所见,说明黄鳝的祖先是有胸鳍的,因长期适应穴居生活,胸鳍才逐渐退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