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波氏杆菌病防治
河南省林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继霞
兔波氏杆菌病也称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1 病原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为卵圆形至杆状的多形态小杆菌,其呈革兰氏阴性。
2 流行特点
患波氏杆菌病的兔会出现慢性鼻炎、支气管肺炎和咽炎等。病菌可通过空气传播,经呼吸道引起感染。本病幼兔发病率高,并且有死亡,成年兔发病较少。自然条件下,多种哺乳动物的上呼吸道中都有本菌存在,天气突变、兔抵抗力下降、兔舍空气污浊等情况可促发此病。
3 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7~10 d。成年病兔出现鼻炎和支气管炎,其有多量的浆液性、黏液性鼻液流出,病兔鼻炎长期不愈,并出现打喷嚏,呼吸困难,不食,消瘦等症状。病仔兔多呈急性经过,其出现鼻炎病状后,即表现为呼吸困难,并迅速死亡。鼻炎型病兔鼻黏膜潮红,鼻流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支气管炎型病兔支气管黏膜充血、出血,管腔内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病兔肺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脓肿,其小如粟粒,大如乒乓球,有时见胸腔浆膜及肝、肾、睾丸等有脓肿,此外尚可见化脓性胸膜炎、心包炎等变化。
4 诊断
4.1 镜检 取病兔鼻咽部黏液、分泌物及病变器官脓液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波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多形态的小杆菌。病料美蓝染色,镜检,见波氏杆菌为多形态的两极着染的小杆菌,其与巴氏杆菌极为相似。
4.2 分离培养 病料接种于绵羊鲜血琼脂平板和改良麦康凯平板,病菌在两种培养基上都能生长,且不发酵葡萄糖,据此判为波氏杆菌,如病菌仅在鲜血琼脂平板上生长,不在改良麦康凯平板上生长,则判为巴氏杆菌。
4.3 动物试验 取病料接种于豚鼠和小鼠,如试验动物在接种48 h内死亡,且剖检试验动物见腹膜炎变化,并能从试验动物体内分离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则可诊断为波氏杆菌病。
5 防治
5.1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防疫工作。兔场坚持自繁自养,新引进的兔必须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经细菌学与血清学检查,呈阴性者方可入群。
5.2 可用分离到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制备蜂胶或氢氧化铝灭活菌苗进行预防注射,每只兔皮下注射1 mL,每年2次,也可用兔巴氏杆菌-波氏杆菌二联苗或巴氏杆菌-波氏杆菌-兔病毒性出血症三联苗进行预防。
治疗可用庆大霉素肌注,每日2次,磺胺噻唑钠溶于水中饮服。脓疱型病兔治疗效果差,应作淘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