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畜牧局关于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措施
近年来,我市在加快发展规模养殖,推进产业化经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品种保护和开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推进我市畜牧业的转型升级,畜牧系统将紧紧围绕“三优化、四调整、五创新”的改革工作思路,全面深化现代畜牧业发展。现汇报如下几点工作措施。
一、以优化布局为契机,把握产业发展原则
一是优化养殖场区域布局,严格执行《彭州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禁养和限养区养殖业全面退出,适宜养殖区根据土地的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建设规模适度的生态养殖场。二是优化畜禽种类,按照“调减过量、适度保有”的要求,稳定猪禽生产,确保年出栏生猪50万头、小家禽1000万只的最低保有量,适当提高草食动物特别是肉羊的生产。三是优化产业链条,健全畜禽从祖代、父母代、商品代、到屠宰、加工、分销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实现畜牧业全产业链有效可控。
二、以调整方向为引擎,明确发展高端产业
一是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调整,引导金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彭州天华禽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参与养殖基地建设,引进畜禽优良原种,建设祖代种畜禽场。支持四川欣康绿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畜产生化(天然肠衣、肝素钠、硫酸软骨素、血清蛋白、胱氨酸等)高附加值产品,占领畜牧业高端产业市场。二是由普通产业向特色产业调整,充分利用丘陵山区广泛的林、茶、果园等自然资源,发展丛岭藏鸡、彭县黄鸡、成华猪等本土优质特色畜产品,把畜牧业与特色餐饮、产品加工、观光休闲和旅游体验相结合,力促成都市益生康健农业有限公司逐步实现立足畜牧业的一、二、三产业结合,实现多元化发展。三是由一般产品向优质产品调整,大力推动畜产品的“三品一标”创建,2014年争创无公害农产品企业12家、绿色食品企业2家、有机农产品企业1家,两年内力争“彭县黄鸡”地理标志的申报通过认证,达到增值增效的目的。四是由传统养殖向智能养殖调整,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2014年争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3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6个,市级7个)。争创国家级畜禽农民养殖专业示范合作社1个,省级1个。今年争取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12家,鼓励规模养殖场对设施设备进行提档升级,采用自动饲喂或智能化饲喂的方式,促进养殖场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三、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一是创新养殖发展新模式,积极推行“正大集团+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共建养殖小区的模式,通过“寄养、代养、托管、订单”等形成稳定的多方利益联结机制,在现代畜牧业建设中起到主导和示范作用。二是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14年计划培育养殖业家庭农场20家,畜产品营销职业经理人26名和职业经纪人120名,让养殖户、加工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实现无缝对接。三是创新养殖户组织化程度,采取政策扶持通过合作联社和合作社把分散养殖户有效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运行机制,提高养殖户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四是创新循环经济,坚持走“种养结合、生态平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循环畜牧业发展之路。在桂花、丽春等镇以四川欣康绿食品有限公司和成都黑九九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全力打造种养循环示范基地6个,引导四川彭州天华禽业有限公司、强生农业有限公司等实施三分离(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净道与污道分离),两配套(配套干粪有机肥生产,经沼气池处理后沼液的农田利用系统),一结合(种养结合)的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综合技术。五是创新安全监管,因地制宜创建全市病死动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模式,建立“政府监管、企业运作、财政扶持、保险联动”的机制,构建起病死动物收得起、能处理的公共处理体系,采用国际通行的动物热解炭化无害化处理技术,保障畜产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