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一中(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学校介绍,历史情况,地址和联系电话
本年至1925年,学生阚思英(后化名甘棠,被李克农称为“阚大姐”的人)在县立高小第十五班就读。
1923年
奉省教育厅令,县劝学所(旧址在今南溪一中初中部左侧)改为县教育局,视学改称局长。
照新学制,县立高小学制改为两年。
秋,曾孟良任校长。
1924年
校友郭伯和考入上海大学后,以学生代表资格,参加了上海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3周年的国民大会。
1925年
秋,校友、中共党员李师道(立之)应聘到县立高小任教。期间,他组织爱国师生学习马列主义,阅读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南溪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李师道任党支部书记,县立高小为党支部第一小组。
秋,郭椿(士光)任校长,并书写“走向光明之路”横匾悬于校内。
1926年
1月,南溪县长刘毓昆、教育局长董清岷,召集绅士团会议,筹办“南溪县立初级中学校”(俗称南中校),决议正粮一石,附加征粮一圆,作常年经费。
3月,南中校开学,招收1班新生50名,3年毕业,地点附设在县立高小内,校长和教师都由高小的校长(郭椿)、教师兼任,基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形式。
1927年
省教育厅为南中校正式备案,并委任吴小坡任校长。
4月,县立高小教师张守恒、张质夫(中共党员)组织学生杨宗鑫、曾诚等30余人,成立南溪第一个共产主义儿童团(杨为团长,曾为副团长)。
5月,孙炳文在上海牺牲的消息传到南溪,南中校吴校长将烈士孙炳文生前寄给他的书信、诗文作品在校内举办展览。
秋,孙炳文的夫人任锐带儿女回南溪后,吴校长请她到南中校向学生讲演了孙炳文参加革命斗争的英勇事迹,还在她的指导下公演了吴校长编导的《孙浚明先生之死》等话剧。
秋,南中校附设2年制简易师范班1班50人,招收男女新生各1班计100人,不收学费(至1930年8月始收每生学费两圆)。
9月,中共党员胡明鑫,利用教育局职员的合法身份,在南中校秘密发展一批共青团员,并建立了男、女团支部,以团支部为核心成立了“学术研究社”。
南中校组织学生分别在各乡广泛进行反帝、反封建、反贪官、反苛捐、反剥削的宣传活动。
秋,因南中校规模扩大,县立高小另迁(钟鼓楼后万寿寺内)。
1928年
4月,南中校部分教师和学生参加了震惊全川的“南溪农民暴动”。年仅15岁的团员学生曾诚,在“农爆”中被捕、就义。
12月28日,南中校《校友录》编印成册,钟朝煦应邀作序,共载教职工15名、男一班19名、男二班35名、女一班27名、师范班33名,当时在校生计114名。
1929年
1月,南中校第1班(男一班)19名学生毕业,简师班学生33名毕业。
秋,郭德芳任校长。
1930年
学校有4个班,学生150人。
1931年
邓云阶任校长。
南中校分男、女生部。
1932年
徐雨樵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