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羊业存在四大主要问题
从整体水平看,发展速度快是我国养羊业的一大特点。但是我国绵羊和山羊良种化程度低,生产性能不高;科技成果向生产方面的转化慢,劳动生产率低。因此,我国养羊业每年向社会提供的羊产品(羊肉、羊皮、羊毛、山羊绒等)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我国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2000年我国人均羊肉占有量仅为2.4千克。所以,我国还不是养羊强国。同一些发达国家的养羊业相比,我国养羊业的生产管理和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比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屠宰羊只的平均胭体重约12千克,平均每只存栏羊的产肉量约7.5千克,平均每只存栏羊的产毛量2.18千克,同养羊业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具体说来,我国养羊业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其一,长期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追求养殖数量和总产,对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改良重视不够,因而造成牧区草原超载放牧,草原退化,草原生态恶化。与此同时,牧区水、电、路、棚圈建设、人居住宿条件和饲料生产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未能有效改善,基本上仍在“靠天养羊”,因而导致牧区养羊数量和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农区养羊因农牧矛盾、林牧矛盾等传统思想的影响,认识上重视不够,投人少,也缺少统筹规划和综合服务。因此,我国大部分农区养羊资源未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就是已经兴起的农区养羊地区,大部分也还停留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状态,饲养管理仍较粗放,低投人、低产出,难以形成规模饲养和规模效益。这种分散经营和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难以合理有效地发挥当地资源潜力,而且还制约着综合配套先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其二,农牧区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滞后,从事养羊生产第一线的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直接制约着应用技术的转化和整体生产水平的全面提高。比如当前我国国内市场对羊肉需求急剧增长,这大大刺激了肉羊产业的发展,而使我国很多地区掀起了肉羊饲养热潮,但至今所生产的羊肉,在数量和质量上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上销售的羊肉仍以成年羊肉为主,羔羊肉占的比例则较小,所以肉羊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就在肉羊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也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很想发展肉羊生产的农牧民并不懂得如何生产肉羊,用什么品种繁殖肉羊,怎样肥育肉羊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并尽快改善产区的基础设施,提供发展肉羊产业所必需的相应技术设备。
其三,绵羊和山羊品种良种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不高。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细毛羊、半细毛羊及其杂种羊的数量约占同期全国绵羊总数的1/3 ,在一些细毛羊、半细毛羊改良地区还出现了用当地土种羊回交倒退的现象,而真正培育的肉用绵羊品种还是空白。山羊的良种比例则更低,除了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中卫裘皮山羊等地方良种外,培育品种有西农奶山羊、关中奶山羊、唠山奶山羊、南江黄羊等。其中仅有南江黄羊为培育的肉用山羊品种。其余绝大部分山羊是没有特殊生产用途的地方品种,生产性能低下。因此,我国养羊业的总体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均因此而受到很大影响。
其四,养羊生产跨地域联片规模化产业化基地建设刚刚起步,尚处在改革、转制的初级阶段,还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运作和调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