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耳人工栽培技术
毛木耳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选择
白背毛木耳属于中偏高温结实型的菌类,子实体生长温度13—30℃,最适18—22℃。根据我县气候特点,大规模生产应选择春季或秋季栽培。春季栽培一般安排2月下旬制袋,秋季栽培可安排8月上旬制袋,9月份开始采收至次年3月份。
2、耳棚的搭建
耳棚应选择灌排条件好、向阳避风通风、运输管理方便的地带。耳棚用毛竹、塑料薄膜、遮阳网、毛草等材料搭建。棚长视田块而定,宽1m,高2.1m,全架分4层,底层离地60cm,每层间隔50cm,室内过道80cm,每层架上相隔12—15cm处横置短竹杆,以便吊袋。耳棚四周挖好排水沟。
3、栽培筒的制备
3.1 配方
杂木屑80%、麦皮16%、糖1%、碳酸钙2%、石灰1%、含水量60%。
3.2 堆制发酵
在制袋前15天进行建堆发酵。建堆时依据配方进行拌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PH值为7.5左右,料混匀后堆成高1m,长宽视场所而定。发酵周期为15天,期间进行翻堆3—4次。翻堆时要补充水分,前期水分控制65%,后期控制在60%左右。发酵结束后,培养料中间有一层白色的高温放线菌,外观为均匀一致的深褐色,没有不良气味,PH值6.5左右,含水量60%。
3.3 装袋灭菌
发酵好的培养料,翻动均匀,然后用装袋机装袋。一般用17cm×33cm×0.05mm塑料袋,装袋料高20cm,重达1.2kg。灭菌温度达100℃,保持12—14小时后,排空灶中的热水,猛火功至10分钟,烘干自然冷却后开灶,立刻搬进干净、通风接种室。接种前,将菌种在接种箱处理后,搬进接种室,待料温冷却28℃以下时,薰蒸消毒5—6小时后接种。接好的菌袋移入培养室,摆成“品”字形,高以4—5层为宜。
4、发菌管理
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2—28℃,温度不可超过33℃,避免出现“烧菌”现象。发菌期间尽量少翻动,否则塑料袋污染升高,培养期间尽可能不见光,以免菌袋未发透、袋上层出胶质化耳基斑点,易霉。后期要增加通风量和适当增光线,若发现菌袋被杂菌感染,必须马上隔离处理,发现螨类或瘿蚊必须要及时用克螨王等药物稀释喷洒,同时注意老鼠破坏菌袋。
5、出耳管理
经过30—40天,菌袋走满了菌丝,菌丝开始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要及时移入耳棚进行吊挂出耳。入架之前先将栽培筒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分钟消毒,而后吊挂在竹架上,再用消毒过的刀片在筒壁按梅花形排列划上“十”字形7、8个。口的大小视耳场干湿度而定,一般纵向长2cm,横向宽1cm。开袋后的前15天,仅需每天喷雾1—2次进行保湿,保持空间的相对湿度在80—85%,在散射光、降温、保湿的刺激下耳芽开始形成。随着耳芽形成,逐渐加大喷水量,维持较高的相对湿度85—95%,保持耳片不干燥,干湿交替,不收边为度,喷水时要做到轻喷、勤喷,当耳片边缘出现皮卷,即进入成熟期。
6、采收
耳片成熟时,即可采收。采收时,将整朵耳片拔下即可,如果一个耳棚内耳片生长参差不齐,应采大留小。如果一个耳棚内耳片生长较整齐,可把大小一次采收,一般一个栽培周期可收5—6个潮耳,采收耳片立即到市场销售。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