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氯农药测定方法
有机氯农药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有GC和TLC法。前者已成为常规的检验方法,后者操作简便,特别适合于一般实验室分析。
1、吸附剂 有机氯农药薄层定量的吸附剂有硅胶G和氧化铝G,其中氧化铝薄层色谱的灵敏度较硅胶略高。
制备薄层时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可提高测量的灵敏度,更有效地对复杂混合物进行分离。但硝酸银溶液应先与水混匀,再在乳钵中与氧化铝G一起研磨。若氧化铝G先加硝酸银溶液,往往造成局部硝酸银含量偏高,使底板变黑而降低灵敏度。
薄层板制备 称取氧化铝G45g加1ml1%硝酸银和6ml水,研磨成糊状,立即涂布于3块薄层板(5×20cm)上,厚度为0.25mm,于100℃活化0.5h,置干燥器中,避光保存。
2、展开剂 正已烷—丙酮(99﹕1)、石油醚—丙酮(99﹕1)
3、显色剂
有机氯农药的显色剂有两类:
⑴ 硝酸银显色液 是有机氯农药最常用的显色剂,其灵敏度较高,最低检出量可达到0.01mg,并且显色斑点稳定。
硝酸银显色液配制方法:称取硝酸银0.05g溶于数滴水中,加苯氧乙醇10ml,用丙酮稀释至100ml,加30%过氧化氢溶液10ml,混合后贮于棕色瓶中,放冰箱内保存。
硝酸银的作用是与有机氯农药中的氯在紫外光照射下生成氯化银,并进一步分解成氧化银的少量单质银的混合物,而显黑色斑点。
mAgClAgCl2·AgCl·nAgCl2+Ag+AgclO·AgCl·AgO
苯氧乙醇可促使斑点迅速显色,提高灵敏度。加入过氧化氢可避免因硝酸银还原成银而增加薄层板背景的颜色,但加入量过多又会使斑点模糊,故应掌握好用量。
⑵ 苯胺类显色剂 如联苯胺、联邻甲苯胺、二苯胺等。这类显色剂灵敏度较低,显色不稳定,且毒性较大。其优点:可使不同的有机氯农药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有助于定性鉴定。
联邻甲苯胺对集中有机氯农药的显色结果见表6-5。
表6-5 联邻甲苯胺对集中有机氯农药的显色结果
农药名称 | 最低检出量(mg) | 不同农药量时斑点的颜色 | ||
0.02~0.2mg | 0.2~2.5mg | 2.5~10mg | ||
DDE | 0.3 | — | 浅米黄 | 深米黄 |
DDT | 0.02 | 黄 | 绿黄 | 叶黄 |
DDD | 0.25 | — | 极弱棕 | 明棕 |
林丹 | 0.02 | 浅蓝 | 鲜蓝 | 深蓝 |
艾氏剂 | 0.25 | — | 极弱黄绿 | 浅黄绿 |
六六六 | 0.02 | 极浅蓝 | 鲜蓝 | 深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