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饲养管理
四川省渠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李树平
种猪的精细饲养与管理是提高种猪生产力的保障,通过精细的饲养、管理可提高种猪的免疫力,可及时对母猪进行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以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1 后备母猪管理
1.1 后备母猪生长阶段 培育期、诱情期、适配期四个阶段。
1.1.1 生长期(0~70 kg)目的是使小母猪的身体得到充分的发育。此期的饲养方式为让猪自由采食。
1.1.2 培育期(70~100 kg) 目的是使后备母猪具有良好的体况,背膘厚达12~14 mm。此期饲喂方式为限饲,切勿把后备母猪做育肥猪饲养。
1.1.3 诱情期(100 kg~第一次发情)目的是诱导初情,减少后备母猪因不发情而被淘汰。此期喂养方式为限饲。诱情一般为15 min,每天2次。
1.1.4 适配期(配种前2周)实行催情优饲,增加饲料的喂量,此期母猪体重一般为120~130 kg,达7月龄以上。
1.2 后备母猪管理要点
1.2.1 隔离检疫 引种要进行隔离检疫,隔离时间为20 d,隔离期满,无异常的转为适应期。
适应期为25~30 d,适应期第一周将原场健康猪的粪便撒到引进种猪圈内,2~3 d撒一次,并观察4周,无异常的可与原场种猪混群饲养。
1.2.2 免疫接种 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和引种猪场的免疫情况,结合猪只的抗体水平制订合理的免疫计划。
1.2.3 净化 引进的后备母猪配种前要进行保健,可选用广谱、高效、安全、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保健药物对后备母猪进行保健。保健的同时应对后备母猪进行驱虫,常用驱虫药有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
1.2.4 猪群同化 后备母猪接种疫苗2周后与淘汰的健康母猪混养1周,使后备猪适应环境,并获得抗体。
1.2.5 抗体监测 后备母猪经隔离、净化、免疫后应抽血检测抗体,合格者方可配种。
1.2.6 禁喂发霉饲料 禁喂后备母猪发霉饲料,特别是赤霉烯酮含量较高的原料,如发霉的玉米、豆粕等。
1.2.7 加强运动 加强后备母猪的运动,防止蹄病发生,并促进发情、提高利用率。
1.2.8 适时配种 日龄达210 d、体重达120~130 kg、背膘厚达16~18 mm的猪最好是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发情时配种。母猪一般用药物加公猪诱情。
2 妊娠母猪管理
2.1 母猪妊娠期的三个阶段
2.1.1 妊娠前期(0~30 d)主要目的是保胎,饲喂方式为限饲,特别是配种后7 d。此期母猪怕高温、高湿、高能量,最需要维生素。
2.1.2 妊娠中期(30~85 d)主要目的是调整母猪膘情,妊娠中期不能过量饲喂,过肥母猪的产乳量下降。
2.1.3 妊娠后期(85~110 d)目的是使胎儿达到标准的初生体重和使母猪有良好的泌乳性能。饲喂以攻胎为主,在饲喂过程中应避免限饲减食太过而导致母猪发生胃溃疡和便秘。
2.2 妊娠母猪管理要点
2.2.1 查情 母猪配种后18~24 d进行第一次查情,配种后38~44 d进行二次查情。
2.2.2 防应激 母猪妊娠早期胚胎尚未附植,此期母猪最怕应激,打、踢、发霉料、高温等均可导致其妊娠终止,为防应激发生可在料中适量添加VC、VE。
2.2.3 免疫接种 免疫可使母猪初乳中含有较高水平的抗体,仔猪可通过含抗体水平较高的初乳而获得免疫力。
2.2.4 预防裂蹄 栏面光滑和粗糙,营养不平衡,锌元素和维生素不足,运动场暗藏硬物等均可导致裂蹄,对此应加以预防。
2.2.5 驱虫及杀虫 可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对母猪进行驱虫,全场常年灭鼠。
3 空怀母猪管理
目的是恢复断奶母猪体况,缩短空怀天数,提高母猪繁殖力,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3.1 短期优饲 断乳前2 d减料,断奶当餐不喂或少喂,第2 d增加喂料量,尽快恢复母猪体况,一旦配种立即减料。
3.2 淘汰 淘汰不合格的母猪,保持母猪群结构合理,正常淘汰率为30%。母猪存栏比例为:0~2胎为30%,3~6胎为60%,7胎以上为10%。
4 哺乳母猪管理
目的是增加产奶量,提高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减少仔猪死亡率。
此期应提高母猪产前产后一周的采食量,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保健工作。
5 种公猪管理
5.1 营养 保证种公猪获得充足的粗蛋白、消化能、维生素等。
5.2 环境 种公猪最适生长温度为19~21 ℃,温度高于30 ℃会对种公猪造成危害,气温过高时,有条件的猪场可使用空调或水帘降温,无条件的可采用喷水加吊扇来降温。另外可修一个小水池,天热的时候让猪卧在池中,使其睾丸浸泡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