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猪场该如何转型
《 中国畜牧兽医报 》( 2015年12月13日 09 版)
山东省畜牧兽医总站周开锋
中小散户的养殖形式在我国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在生活水平提高和追求肉食数量的前提下,才逐渐出现了养猪大户和规模猪场。如今我国正处于产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小型养殖场也应主动转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中小型养猪场在方向不明、信息不畅的情况下,用传统眼光来预测产业发展,难免会成为转型中的牺牲品。
中小型养殖场转型有如下几个方向:一是实现专业化。从“后备培育-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保育-育肥-销售”的长链条中解放出来,对接集团公司基地“接口”,专门从事某一个或多个环节的生产,变“养殖户”身份为“猪业产业工人”。
二是抱团应对。成立区域性的行业协会,在信息、技术方面建立渠道,提升使用效率,物资方面实现团购、团销,抱团应对市场,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售价。
三是特色化运营。以新、奇、特为基本定调,满足特定群体需求,提供特色化服务。如建立在福利养殖基础上的福利猪肉,建立在野猪养殖上的特色野猪,建立在质量和新鲜基础上的猪场直供小区肉店模式,以养猪生产体验为基础的仔猪领养模式等,都是中小型养殖场可选择运营的方向。
另外,对中小养殖场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策略巧避“猪周期”。
一是参与生猪保险,规避疫病导致的毁灭性的死亡风险。二是建立生产风险金制度。即猪场在赢利环境下,提取一定赢利比例的资金单独做账,比如,养殖户可以单独开个银行卡,用于管理风险金。风险金平时不能使用,只能在行情进入中度及深度亏损时动用,以确保养猪资金链的完整,规避“猪周期”影响。三是与一体化企业结合,成为代养户,赚取代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