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总结15大原因,揭秘饲料厂降价内幕
新中国的人工饲料养殖业从80年代初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虽然历经很多风雨坎坷,但一路走来,还是造就了很多优秀的饲料企业家。中国饲料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销售额上百亿的饲料企业比比皆是。然而欣喜之际,不免有些感叹、遗憾。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成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估计小平万万没想到的是,先富的富了,然后一骑绝尘,后富的一直富不起来。物质上、精神上都富不起来,而且差距越拉越大,我们水产行业的终端养殖环节就是真实的写照。利润最少,投资回报率最低,风险最大,工作时间最长,劳动强度最大,社会地位最底,幸福指数最低。最后还经常被苗、料、药厂的业务员、技术员忽悠。比如,像在饲料厂的降价这个问题上,很多养殖户天真地以为饲料厂降个300元/吨,自己就能增加个300/吨的利润。包括还有送包等促销,都以为是白赚的、白捡的。豹子头今天就跟大家讲讲饲料厂降价的秘密,到底是哪些原因可能促成饲料厂的降价?
1、原料价格下调
最正常不过的,也是最顺理成章的,最为养殖户所习以为常的降价原因:原料价格下调。这种情况下,所有的饲料厂都会快速一致行动。
2、加工费用降低
销量上来了,规模化生产,各项加工费用降低,产生了降价的空间。
3、发挥产能
增加了新的生产线,需要通过扩大销量来尽快达到满产状态,就会产生单边的隐性降价,一般通过折扣或者送包体现出来。
4、新入市场
新厂投产或老厂推新品,为了能够快速切入市场,参与竞争,一般实际的销售底价会比市场主流品牌便宜100元/吨左右,特种料多些,禽畜料少点。这种降价会更加灵活,因为全新的东西,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更不用考虑原有经销商、养殖户的感受。
5、第一集团军抢头枪
为了争夺某品种或某区域的领导者地位,包括市场占有率,以及提升在销售渠道或者终端养殖户心中的影响力,也就是为争夺销量老大或者精神老大,主动带头降价,往往是处在第一集团军里面,第二或者第三所为较多,目的是敲锣打鼓,告诉大家:“号外,号外!大家快来看啊,我一降价,全行业都降了,那证明这个行业是我说了算,我是新的老大了。”其实,如果某一细分领域,NO.1的市场占有率不能领先第二名15个百分点以上,作为第一集团军里的任何一员降价,都足以引爆全行业。因为,消费者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还是模糊、混沌、摇摆不定的。
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信息是用秒来传递的,行业资讯越来越透明、具体、真实、快速,企业降价的速度和幅度,也会越来越趋于统一。不管你是大集团还是小作坊,由不得你跟还是不跟,养殖户、经销商会倒逼。
6、NO.1带头
① 因为原料价格变动,产生了更多的利润空间。短期内,料企会提升质量,回馈于民。持续时间长了,或者幅度大了,自然就会降价。
② 因有新的、强劲的竞争对手进入,为了阻止其快速发展,提升竞争门槛,将其扼杀在摇篮里,所以需要降低价格,保持原有的、稳定的竞争优势和地位。
③ 为了行业规范,淘汰一些中小型落后产能、作坊式工厂以及代加工品牌,暂时降低利润,让部分“老弱病残”知难而退。
④ 为了打击或者兼并某个主要竞争对手,针对性降价,迫使其无利可图,难以为继。进而达到合其产能或吞其市场的目的。所以我们经常听到某个行业的第1把第3或者第4、第5兼并了,也许、可能早已阴谋在先。
⑤ 为了不断提升占有率,甩开对手。建立起让行业仰视的、一统江湖的垄断地位,价格战虽暴力、血腥,但是,最简单、直接、有效。
7、几大巨头联合
一般发生在行业竞争的早期、温和期,一旦进入白日化,刺刀见红的红海,主要竞争对手就很难能够一起,真心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合作了。因为这个时期,谁也不相信谁。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惨烈竞争后,肯定会有人倒下,谁也不愿意做那个倒下的人。恒兴、粤海、海大自从三年前闹翻后,就没有再坐在一起过了。当然,行业一旦规范后,主要竞争者的座次排定了,短期内,谁也吃不掉谁了,占有率也相对稳定了,巨头联合又出现了,这时合作大于竞争,行业需要更多的竞合。蛋糕做大点,好吃点,比分多点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