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龙安镇
平武龙安镇
平武龙安镇
平武龙安镇
概况
平武处于绵阳北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自西汉置刚氐道以来,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置龙安府,府、县同治今龙安镇。民国二年废龙安府,仍置平武县至今,已历2200年。龙安镇是平武县府驻地。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平武县是属于受灾情况比较严重的一个县,全县25个乡镇全面受灾,其中有三个乡镇(南坝镇、平通镇、水观乡)的受灾严重程度很重。
民族风情
白马藏族
平武县境内自古以来都是氐羌系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自然环境相对闭塞,远古的氐羌遗裔至今仍生活在县内的高山密林之中,保留着古老而独特的民族风情。居住在县境西北部夺补河流域和黄羊河流域的白马人,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白马人是一支十分独特的民族,经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学术界现已基本认定,他们是古代氏族人的直系后裔。在解放初缺乏民族识别条件的情况下,他们被错误地认定为藏族,习惯上称为白马藏族。白马人集中分布在摩天岭两侧的平武县、九寨沟县和文县三县境内,总人口约1.5万人。
羌族风情
县境南部平通河流域的羌族,自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与北川境内的羌族同胞一起,被强制汉化以来,通过与汉族长期的相互融合,民族语言已基本丢失,生活习俗已基本与汉族相同,但仍保留了较多的民族习俗。他们仍然住吊脚楼,穿大脚裤,打黑绑腿,包青色或白色头帕,束绣花围裙,穿绣花鞋,仍然能歌善舞。平武县境内的羌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平通河流域的锁江、徐塘、平南三个羌族乡境内。总人口约3.9万人。
著名景点
平武报恩寺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城中部的勅修报恩寺,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朝宫殿式佛教寺院建筑群,是平武地方古代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遗迹的典型代表。报恩寺由明代龙州宣抚司世袭土官佥事王玺、王鉴父子奉圣旨主持修建,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距今已有560余年历史。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由山门、钟楼、天王殿、大悲殿、华严藏、大雄宝殿、碑亭、万佛阁等主要建筑构成,所有建筑沿一条300米长的中轴线对称排列,由于完全仿照北京故宫布局设计,故有“深山宫殿”之称。全寺所有用清一色珍贵楠木建成,规模宏大,布局和谐,结构谨严,建筑精美绝伦,特色浓郁,为国内所仅有,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明初罕见之遗构”。寺内古木参天,气象森严,飞檐凌空,金碧辉煌。大悲殿中的用整根楠木雕成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华严藏中的转轮经藏和泥塑蟠龙,以及遍布全寺的彩绘壁画,都是世间罕见的艺术珍品。
龙池坪森林公园
龙池坪森林公园位于四川平武县城北侧,公园边界距县城龙安镇不足4公里,境内山峰高峭、山坡陡峻、沟谷深切,属中山深切割地貌,公园总面积712.5公顷,海拔1150—2415米之间,其中林地387.2公顷,乔灌植被覆盖率达95.5%,园区内属国家保护的一、二级动物就有30多种。龙池坪森林公园主要服务对象是分流九寨沟东环线旅游线上的游客,同时满足本市和邻市、县不同层次群众森林旅游的需要,采用线路法与面格法公式计算得出公园的日合理环境容量为2600人,近期旅客为15万人/年,远期游客可达30万人/年。
特色美食
平武梅线
平武县地方名优特产。以青梅为原料加工而成。古时制作时用雕刀将梅果刻成9寸9的线条,再以上等蜂 蜜制而成。盛入盘中,貌似“金丝银丝浸琼浆”,寓意为“九九长寿”。现改线状为块状。具有清香嫩脆、酸甜适度的特点,并有生津止渴、润肠通便的作用。
平武套枣
平武县地方名优特产。具有500多年的生产历史,曾为贡品。用山区特有的木枣为原料,用刻刀将枣刻成花瓣状,瓣瓣相 连,套成“花篮”,然后用上等蜂蜜制成。盛入盘中,貌似“紫莲并蒂玉盘”。食用时清香可口,松软化渣,具有健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