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溃疡性肠炎的诊治
2004年12月,奎屯天北新区一个鹌鹑养殖户饲养的5000只正在产蛋的红色鹌鹑发生了一起溃疡性肠炎,通过病史及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综合诊断为鹌鹑溃疡性肠炎,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1发病情况
奎屯天北新区鹌鹑养殖户张某饲养鹌鹑5000只,突然出现血便,怀疑为球虫感染,投服抗球虫药物后第二天血便减少,但死亡数量增加。据张某自述,发现血便的第13天鹌鹑的死亡数量只是每天48只,且大群鹌鹑精神和饮食正常。而在投服"轰血球"磺胺类抗球虫药物,由新疆金蟾动物药品厂生产)和止血剂药物后第三天血便减少,鹌鹑出现采食、饮水量下降,死亡增多,死亡数从每天的48只增至28只,第五天死亡87只,遂将死亡鹌鹑带来就诊。
2临床症状
急性死亡的鹌鹑无任何症状,肌肉丰满,嗉囊中还有饲料。病程稍长的鹌鹑排出水样白色粪便,羽毛蓬乱无光泽并布满污秽,胸部肌肉消瘦,嗉囊中无饲料。
3剖检变化
典型病变在鹌鹑的小肠和盲肠部。肠管管壁水肿增厚,内(黏膜面)外(浆膜面)均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新鲜性出血点和黄色、橙色出血灶,病变组织与周边组织界限明显。盲肠部黏膜表面,有较大的溃疡灶呈枣核状或椭圆形;溃疡灶表面覆盖一层伪膜,呈灰黑色;溃疡灶边缘稍隆起,中央部位下陷。
个别鹌鹑有腹膜炎症状并伴有肠粘连。肝部病变:病程稍长的鹌鹑肝脏边缘有淡白色、淡黄色条纹,以及面积不规则的淡黄色区域。个别鹌鹑在肝脏可见针尖大小的黄白色坏死小病灶。脾脏出血、淤血、肿大。
4实验室检验
4.1取肠黏膜及肝脏部位的坏死病灶,用两张载玻片挤压病灶后,火焰固定,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个别菌体可见一端有芽孢组织,有芽孢的菌体比不产生芽孢的菌体粗而长。
4.2挑取病灶接种药敏培养基进行药敏实验,结果痢服平(成分为林可霉素、磺胺和甲硝唑)金霉素对该致病菌最敏感。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魏氏梭菌所致的鹌鹑溃疡性肠炎。
5防治措施
1建议畜主用0.006%痢服平饮水,同时用0.01%金霉素拌料,连用3天。清水内添加多维素和少量电解质。病鸡于用药后第三天死亡减少,采食量上升,一周后恢复正常。2用药同时,先将鹌鹑圈内湿度降低,将鹌鹑栏之间的接粪盘立即安装好,切断污染源。3每天清扫圈舍并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6小结与讨论
6.1导致该鹌鹑群发病的病原为魏氏梭菌,魏氏梭菌通常经粪便传播,土壤、垫料及被污染的粪便中可长期存活。
6.2据调查,导致鹌鹑群发病的原因是1该养殖户圈养鹌鹑的圈舍为新圈,湿度较大,时值12月天气,室外零下二十几度,为保证圈舍温度,圈舍内很少使用通风措施。2笼具拥挤,应装3500只鹌鹑的笼具,供5000只鹌鹑使用。3由于没有使用接粪盘,上层病鹌鹑的粪便污染了下层鹌鹑,导致下层鹌鹑病情加重,死亡的均为下层栏舍鹌鹑。
6.3此次发病共计死亡鹌鹑830只,死亡率为16.6%开始发病时按照球虫病治疗,从投服磺胺类药物及止血药情况看,不排除由于球虫病发生而继发该病。但笔者在用刮取的肠黏膜坏死灶做镜检时并未发现球虫病原。
6.4据资料报道,该病死亡率可高达100%治疗时由于诊断准确,投药及时,才迅速有效控制了该病的发展,防止了巨大损失,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