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泥鳅养殖技术,现状和生理特点,池塘建设与日常管理
泥鳅养殖塘的面积如果过大,则不利于管理,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如资金、人力、土地面积、水量、市场等方面进行对泥鳅养殖池规模的设计。调查得到,如果是原有池改建,为节约成本,一般只在原基础上进行少量改造;如果是新建池塘,长方形的为最佳,一般宽小于15米,长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整个池塘占地面积通常要小于667㎡。宽度的设定,主要以便于饵料投放,池塘管理和泥鳅捕捞为目标。
池深最好为1米,池水深通常是40-70厘米,而且至少在底部保留10厘米的淤泥。进水口要高出水面20-30厘米,排水孔则在池塘的最低处设置,同时与池塘正常水平面相平处还要设置一个溢水口,以防养殖池内的水位过高。不论是进水口、排水口或溢水口,都需要用密网布进行包裹,池底建造时候要向排水口倾斜,并且设置与排水口相连的鱼溜,其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最低处低于池底30-35厘米。
泥鳅有钻洞的天性,同时也善于跳跃,所以防逃设施的建造对于池塘养殖泥鳅尤为重要,网围就是池塘网围养殖泥鳅防逃措施的关键。为了防止泥鳅钻洞逃脱,修建养殖池时需向下深挖20厘米,网片沿着整个池壁铺设。防止泥鳅逃脱的网片要向下深埋至硬土层,网片上面要高出水面15-20厘米。同时泥鳅养殖池在池壁建设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斜度,这样主要有起到两个作用,即防止池壁坍塌和有效预防泥鳅钻壁逃跑。养殖池周围还要围起一定高度的网片栅栏,网片栅栏的高度通常为1.5米以上,这样不仅能防止蛇、青蛙或其他野生动物进入养殖池内,同时也使养殖池处于一个相对隔离的环境。每个养殖池的四周通常都建有喂食台。喂食台由绳索,浮子和网片制成。喂食台底部用比较密的网片制成,这样可以防止饵料落入水底,网片通过绳索与浮子连接,使得喂食台半漂浮于水面,然后再将浮子固定即可。每个喂食台的大小通常为5㎡左右。饵料投放在喂食台上,通过观察饵料的被吃情况,可以判断应该增加还是减少饵料的数量。饵料如果很快被吃完,说明投放饵料的量少于泥鳅的所需量,应该增加投放饵料的数量,如果发现还有饵料剩余,应适当减少投放饵料的数量。每天投料要定时,早上一般在9:00前要投料完毕,下午最迟不超过15:00点[7-12]。
2、池塘的日常维护和养殖技术要点
池中可以投放一些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覆盖面积约占养殖池的池面面积10%,这些植物不仅能起到遮阳、吸收水中过剩养分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吸引水生昆虫,为泥鳅提供活饵料,同时泥鳅还可以自由地摄食水生植物的嫩根嫩芽,增加了泥鳅的食物来源和种类,提高泥鳅的品质。
通常每亩池中投放泥鳅苗20万尾,放养前要对塘内进行清塘消毒,然后投入有机肥料,进行肥塘。
投入苗的同时,每亩最好投放一斤小虾苗,利用虾对水中氧气含量的敏感性,测试水中的含氧量,如果发现虾跳,则说明水中含氧量少,应该减少或者停止投
放食物。同时每亩投放20-30尾鲢鱼以过滤水质。
平时要坚持巡塘检查,主要查看水质、水色,观察泥鳅的活动及摄食情况等。泥鳅在中度偏酸的水中生长较快,保持池塘适度酸性水质能够提高养殖效益。因此,在进行大规模养殖时,必须定期检测水中的PH值。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观察水色判断是否适于泥鳅生长,一般来说水色为浅褐色,能见度为10厘米的时候是最适合泥鳅生长的。同时还要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情况,随时调整喂食、施肥、冲新水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