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养鹅业产业化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耕地减少,保证粮食安全对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情况下,尽快实现人畜分粮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养鹅业作为高效节粮型产业,符合这一国情,其开发前景广阔。近几年我国养鹅业持续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增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5统计,我国鹅的存栏量高达6.7亿只,占世界存栏量的89%;屠宰量为5.4亿只,占世界屠宰量的93%。目前我国养鹅业总体发展形势喜人,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饲养管理技术落后,以小农生产为主,缺乏营养饲养标准,产品品质差,缺乏产品深加工能力。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养鹅业产业化,这也是养鹅业的发展方向。下面就我国养鹅业面临的问题及其产业化的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对我国养鹅业生产体系的建立有所帮助。
一、目前我国养鹅业面临的问题
1、品种选育工作落后,鹅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
我国拥有丰富的鹅地方品种资源,但这些资源是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自然形成的,没有经过系统选育,生产性能存在很多不足,不符合目前养鹅业的发展需要[1]。为满足养鹅业的发展,必须进行品种选育。但目前我国的品种选育工作进展缓慢,品种品系选育和配套杂交利用才刚刚开始。尽管已经培育出了部分优良品种和杂交配套系,如扬州大学培育的扬州鹅和四川农业大学的天府肉鹅配套系,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鹅业多样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鹅的品种选育和繁育。
2、缺乏鹅营养需要标准,饲料安全存在隐患
我国对鹅的营养需要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建立鹅营养需要的数据库[2],只能参照国外鹅的饲养标准。但是我国鹅品种多数起源于鸿雁,而且是在特定的历史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而欧洲鹅绝大多数来自灰雁,这使得我国鹅品种与国外鹅品种在消化生理上必然存在差别,所以盲目参照国外标准,不但容易造成饲料资源的浪费,还容易导致营养疾病的发生。另外,我国养鹅业多为小农户饲养,其饲养方式以自由放牧为主,在饲料上多采取有什么喂什么,不考虑鹅的营养需要和平衡,造成鹅营养不足和浪费,引起鹅生长缓慢,饲养周期延长,饲养成本增加。有时饲料中添加剂和药物不规范使用,造成饲料安全存在隐患,导致鹅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高,直接影响了鹅产品的安全。
3、人工授精技术不过关,鹅的生产季节性明显
人工授精技术对现代动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授精技术,不但可以加快育种进度,还可以迅速扩大良种规模,在现代养殖业中得到普遍应用。但鹅受其自身条件限制,人工授精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严重制约了鹅的品种选育和繁育体系建
立,影响了选育和繁育的进展速度。与鸡相比较,鹅的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产蛋和生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不利于鹅的工厂化生产。
养鹅业
4、饲养管理方式落后,防疫体系不规范目前
我国养鹅业中的主体是个体农民,由于其自身经济条件较差、文化水平不高、不懂专业知识、缺乏疫病防治的临床经验等,饲养管理方式原始落后,如鹅舍选址随意,鹅舍修建简陋,并且常将鸡、鸭、鹅混养,不仅严重影响着鹅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发挥,还会造成疾病交叉感染,引起高死亡率,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采取水陆结合饲养时,长期在静止的或小面积水中,由于鹅长期向水中排粪,而使水质遭受污染,大量致病细菌繁殖,严重影响着鹅的健康;鹅舍内缺乏必要的排污设施, 致使污水到处乱流。防疫体系不规范,存在严重的隐患,如大多数养殖户没有定期进行防疫消毒,有的甚至根本没有防疫消毒计划;频繁用药、不合理用药导致某些细菌的耐药性增强;不按时按量进行免疫,致使一些传染病时有发生;对病死鹅随意丢弃和食用等[3]。
5、市场信息不畅通,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力度不足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尤其是畜禽产品市场开放,畜禽生产一般由饲养者根据市场需求来自行决策,但我国养鹅业主体是个体农民,受其自身条件的限制,养鹅户没有能力研究、分析市场,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关系,合理安排生产,造成养殖带有盲目性。政府虽然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但缺乏对养殖户进行引导和宏观调控机制。一旦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往往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养鹅户的积极性,不利于养鹅业的稳定发展。
6、鹅产品深加工能力亟待提高
深加工能够增加产品品种,增加产品的总销售量,有利于产品销售和稳定市场价格;深加工能进一步挖掘鹅的潜在经济价值,形成高附加值,增加其经济效益。例如,我国目前从法国进口的净重225g 的鹅肝罐头在北京市场的零售价格达到780 元,北京涉外饭店进口法国的鹅肝酱价格为27 美元/200g,而在国内购买的鲜鹅肝价格为220元/kg。可见,鹅肥肝加工将极大地提高鹅的经济价值[4]。但是我国鹅产品综合加工利用滞后,基础设施不配套,缺乏龙头企业,产业化水平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亟待提高。
二、我国养鹅业产业化的对策
产业化是解决我国养鹅业面临着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养鹅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可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1、科学地品种选育和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种鹅是生产的源头,良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生产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我国鹅品种资源丰富,品种十分优秀,不同品种的生产性能特点差异显著。例如,狮头鹅生长快,而繁殖性能差;豁眼鹅生长慢,而繁殖性能高[3]。充分利用各品种的特点,根据市场需求,在人工授精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科学的育种,培育出不同生产用途的优秀的新的鹅品种和杂交配套体系,进行商品化鹅生产。同时建立好保种场、育种场、制种繁育场, 使鹅种进行良性循环, 保证良种的供应。总之,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一整套优秀地方鹅和新鹅种良种繁育体系,相应地建成基因库或保种场。
2、建立饲养标准和饲料安全评价体系
饲养标准的建立是实现产业化的前提。我国养鹅业不再盲目的搬抄国外的饲养标准,而是根据我国不同品种的鹅的特点,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饲养标准,满足鹅不同的生产需要。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现有饲料资源合理配制饲料,使鹅的饲料实现工厂化生产,降低饲料生产成本。
饲料安全决定着产品安全。保证畜禽饲料安全已经成为国内外畜禽生产关注的焦点。我国鹅产品品质优劣,有无残留,安全性如何,能否进入国际市场主要取决于饲料的安全性。因此,应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鹅饲料安全标准,包括饲料原料标准、生产工艺标准和产品标准等。应特别严格限制药物使用范围,彻底解决养鹅业滥用药物问题和产品药残留问题,促使鹅产品达到安全、无疾病污染和低(无)残留,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水平。
3、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减弱或消除鹅生产季节性随着新技术新方法出现,鹅的人工授精难题得以彻底解决,鹅的品种选育和良种扩繁明显加快。分子遗传技术在鹅研究的应用,可以减弱或消除鹅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实现鹅的全年产蛋,鹅生长发育季节性显著减弱。
4、加强饲养管理
我国鹅生产实现由零星分散饲养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转变,组织形式上形成“公司+农户+科研单位”模式,使企业、农民、科研单位、市场合成一个相对紧密的联合体,采取由市场牵科研单位、科研单位连企业、企业带农户的方法,把不同单位引入到产业化大生产,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有效地组合起来,既符合我国广大农村的现实生产力水平,又符合我国地方良种鹅生产的内在要求。在此模式中,企业负责育种、策划和销售,帮助农户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是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衔接的关键;科研单位不断以科技成果的转化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农户的积极性;农户通过分散养殖减少企业的资金压力和成批发病死亡的风险。由于其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基地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为纽带,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从而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现代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管理体系[5]。
5、建立科学的防疫体系疾病对我国养殖业的危害十分严重。一方面疾病危害动物健康,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食品安全性带来隐患,危害人类健康。能否严格控制疾病已经成为养殖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科学的防疫体系是养鹅业产业化的保证。科学的防疫体系包括: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体系,保证一个养鹅场只养一个品种;完善的监测监视系统,定期或不定期测定鹅群中抗体效价的变化规律和舍内空气、器物表面病原菌的种类与数量,有组织地收集流行病学的信息,尽快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防疫
措施;规范的免疫程序,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操作等。总之,从养殖户到乡镇一级防疫站再到政府形成三位一体的严密的防疫体系,将风险减到最低。
6、健全市场信息体系
市场供求信息决定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健全市场信息体系能够帮助生产者了解国内外鹅产品的供求关系、贸易水平、价格变动趋势、产品品质要求、相关产业动态,以指导生产经营者制定生产计划,避免盲目生产造成损失。健全的市场信息体系其核心是建成一个全国性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政府对养鹅业进行宏观调控,企业通过该平台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指导生产,同时指导个体养殖户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饲养,形成产-供-销良性循环。
7、重视和加强鹅产品的深加工
深加工是增加鹅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鹅的深加工产品,一般是初级产品价格的2-3倍[6]。因此改变过去单一加工方式,形成多种多样的加工方式,形成以鹅绒,鹅肥肝,鹅肉为主导的深加工产品。
鹅绒质地柔软,富有弹性,保暖透气,是制作羽绒服的高级原料;鹅刀翎毛是加工羽毛球片的唯一原料;鹅绒裘皮的深入开发的制品成为时尚的象征。
鹅肥肝因其味香奇特、营养价值高,被誉为“世界三大美味之首”,在西方社会受到追捧。每年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价格高昂。通过深加工制成鹅肥肝酱,形成高附加值。
根据不同的消费市场的需求,将鹅胴体分割包装销售;也可以进行熟食加工,制作成罐头之类,增加其附加值。
在对鹅产品进行深加工的过程中,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创造一些知名品牌,走品牌路。
三、小结
产业化是养鹅业的发展方向。只有实现养鹅业产业化,才能彻底解决目前我国养鹅业面临的诸多问题,才能把我国的养鹅业做大做强。
作者: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文增、卢建、杨海明
参考文献:
[1] 赵万里.我国鹅业快速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中国家禽[J].2007(9):5~9.
[2] 闵育娜.我国养鹅业现状及前景展望.中国畜牧杂志[J].2005(05):57~59.
[3] 张雯雯.推动养鹅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J].2007(9):3~5.
[4] 侯水生.中国鹅业产业化与技术路线思考.中国家禽[J].2003(4):6~7.
[5] 凌明亮.我国养鹅业的发展前景与体系构建.当代畜牧[J].2006(12):1~3.
[6] 郑方国.发展鹅业经济的思考和建议.中国家禽[J].2005(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