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农民散养野猪
傍晚,雾霭从远处飘渺而至,一潭清池泛起微微波光,无垠的森林湿漉漉的,那份宁静,那份淡雅,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嘟嘟嘟——”一声清脆的口哨声,山林里开始沸腾起来,响声越来越大。不多时,从林间陆陆续续窜出大大小小的野猪,围在主人身边,抢食主人撒开的玉米,随后三三两两走进水塘边咕咕咕的喝着泉水。吃饱了,喝足了,它们又消失在林间。
这不是银屏上的画面,更不是神话中的传说。这是3月5日笔者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镇黄鹤村周家组采访时,看到的真实场面。
主人叫周国凤,该县沙子镇地地道道的土家农民。他多年来从事养殖业,从中摸索出不少门道,竟然把兽性十足的野猪驯养成听话的“小羊羔”,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一条曲折养殖路
“不晓得啷个搞的,我对养殖业总是很感兴趣。”周国凤告诉笔者,他对养殖业似乎情有独钟,同时也饱尝了其间的酸甜苦辣。
1992年,周国凤从部队复原回家后,在方斗山林场养殖山羊,成了整天与山羊打交道的“羊倌”。
“以前我总认为养羊很轻松,只要早上赶到坡上去、下午赶回家就完事了,其实并不是那样简单的。”他说,防病治病是养殖业的关键环节,特别是规模饲养,一旦染病,传播起来相当快。为此,周国凤专门购买养殖业方面的图书,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有了一定的养殖经验,我开始有野心了。”周国凤盘算着自己建养殖场。
1998年,他通过多方打听,看中了该县南宾镇黄鹤村黄家山。“黄家山不仅有数千亩山林,中间没有老百姓的耕地,有多半边缘以外是悬崖峭壁,成为自然地屏障,便于管理。”周国凤说,他在南宾镇政府和当地干部群众的支持下,对养殖基地实施整体搬迁。
“那年春节后,他突然失踪了,弄得我们到处打听。”妻子马凤琼说,直到他把前期工作做好了,周国凤才把家人接过去。
“当时,起步很艰难,承包了以前的茶厂作基地后,身无分文。好在当地干部群众支持,把承包金暂借我作启动资金。”周国凤激动地说,是当地干部群众给了他发展养殖业的信心。
一念转产养野猪
到2004年末,周国凤的饲养场圈存山羊300多只。“规模是上去了,有了一定收入,但我不能就此满足啊!”周国凤说,他开始有了发展特色养殖业的念头
几经琢磨,他想到养殖野猪。
哪来的野猪种源呢?刚确定发展方向的周国凤又陷入了困境。“你说巧不巧,就在我极度迷茫的时候,一个龙门阵让我茅舍顿开!”周国凤说,一天,他无聊地在山上转悠,一个当地农民给他讲该县三星乡一头母猪生下几只野猪的龙门阵,使他从中得到启发。
2005年3月份,周国凤从市场上买回4头母猪,放养在山上一个岩洞里,除按时给它们送饲料外,其余时间任其自由活动,希望得到意外的惊喜。
7月份,奇迹真的出现了,4头母猪全部怀孕。“他当时那高兴劲,至今我还记得清清楚楚。”马凤琼告诉笔者,为不影响母猪胎儿正常发育,周国凤从此每天按照书上的要求,给母猪调配饲料,送到岩洞去,并有意亲近它们。9月份,周国凤把他们全部诱回到搭建好的猪圈。不几天,“爱的结晶”——37头混血小猪崽先后降生了。
刚开始,周国凤把野猪养在猪圈里,但野猪野性难驯,经常撞栅栏,“1.3米高的墙体根本无法阻挡它们,有时看管不好,就跑出去了。”一天正下着雨,老远的村民跑来说野猪跑出去糟蹋庄稼了,周国凤在地里和野猪周旋了1个多小时,费了好大劲才用玉米粒把野猪“骗”回来。
“野猪养殖在于‘野性’和‘特色’,圈舍不适宜野猪养殖业的发展,只能放养,肉质才好。”周国凤说,“家畜易养,野猪难驯”是一句俗话,这其间很有道理,如何驯服它们,是规模养殖的关键。
一鸣口哨猪归来
“要是这些野猪能像人一样听话,一吹口哨就集合才好呢!”妻子的一句喃喃自语,引起了周国凤的注意。
2006年春节后,周国凤把4头母猪卖掉,把野猪全部放出圈舍。一打开圈门,周国凤就吹响备好的口哨。
“起初,老周一吹,野猪惊吓得遍坡跑。”马凤琼说,过了大半天,几个野猪试探性地从树林里留出来,周国凤边吹口哨边给它们给玉米,野猪慢慢接近了。
连续半个月,喂食的时候都吹口哨,它们开始适应了。
“现在,不管啥时候,我一吹口哨,他们就迅速拢来集合。”周国凤说,但也很怪,出他之外其他任何人吹口哨没有作用。
笔者一行当即做了个试验,的确如此,在你把口哨吹得多响亮,野猪没有任何反应。“我吹的哨音有一定节奏,他们听我的口哨习惯了。所以,其它哨音是不能召唤它们的。”周国凤还笑着说,他不仅能通过吹口哨把野猪召唤回来,还能通过吹口哨把他们赶进森林去,也能通过口哨声告诉它们天要下雨了,抓紧回饲养棚避雨等等。
野猪非常野性,尤其是正在生产的母猪,要是遇到陌生人,它会不顾一切和你搏斗。然而,他们和主人相处得又很好。“这是养野猪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每天观察它们的动向,一旦发现母猪即将分娩,必须老远跟踪它,只要看见它选定一个地方采草铺窝,就不理它了。”周国凤说,那个地方就是母猪的分娩床,过半天后,直接过去,把刚出生的小野猪作一定护理,从此,每天只管按时送饲料过去就行。
一生执着创品牌
几年过去了,周国凤散养野猪的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本来出售了40多头,但除去成本几乎没有收入。2009年卖了100多头,收入了10多万元。”周国凤说,他的销售方法是加工成腊肉,销往重庆主城区几家特色餐馆,销路很好,供不应求。
“其实,我能成功实施规模化散养野猪,不得不感谢政府的关心和部门的支持。”周国凤告诉笔者,为帮助他规模散养野猪,2008年,县畜牧局为其争取了10万元财政补贴;2009年冬,南宾镇政府联合县交通部门专门修通了3公里的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