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畜牧业如何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六)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省委“六个基本判断”科学内涵,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进一步坚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信心决心,加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认真对照“四风”、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问题进行自查整改,积极开展“回头看”,践行“三严三实”,抓好存在问题的落实,围绕我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用心谋划,拿出不怕风险的“闯劲”、迎难而上的“韧劲”、迎接挑战的“拼劲”,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为邻水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经验
(一)坚持规划先行,把准发展方向。一是因地制宜布局产业。结合我县三山两槽的特殊地貌,因地制宜的布局现代畜牧产业。在平坝地区,依托生猪调出大县项目,以生猪为主导产业,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在大洪河、芭蕉河流域区域,依托现有水资源条件,适度发展水禽生产基地;在二环山区域,依托丰富的牧草资源,适度发展牛羊等草食牲畜,促进畜禽产业合理布局、健康发展。二是高起点编制规划。聘请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省农科院和省社科院专家,结合县内土专家熟悉情况的特点,对全县现代畜牧业发展高起点规划,先后编制了《邻水县畜牧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邻水县畜牧产业2013—2020年发展规划》、《邻水县二环山草食牲畜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产业发展。三是细化年度方案。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逐年编制了现代畜牧业基地年度实施方案,细化了年度工作目标,确保规划刚性执行和规划实施的连续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突出示范打造,引领区域畜牧业发展。一是打造畜牧产业示范带。以优质生猪、家禽、羊等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在东槽关河、袁市、丰禾、复盛、八耳等乡镇,初步建成现代畜牧业养殖示范带,有效带动了区域畜牧业发展。二是打造畜禽良繁基地。生猪产业打造八耳祖代猪场,总投资5600万元,占地70余亩,年可繁育父母代种猪1.2万头,实现产值3354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5亿元,打造川东最大的祖代猪场。目前猪场基本建成,即将关猪投产。家禽产业打造关河土飞鸡种鸡场,总投资1500万元,占地200亩,购置6万套肉用种鸡养殖设备,年可出栏优质商品雏鸡1500万只,优质商品肉鸡50万只,实现产值6600万元,常年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目前,鸡场已全面建成投产。通过良繁基地建设,全县畜禽良种率大幅提高,2013年底生猪三元杂交面达92.14%,DLY类推广面达89.28%;家禽良种面达96.56%,肉牛良种面达72.8%,山羊及杂交改良面达到96.48%。三是打造畜禽优质品牌。依托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打造勇鹏食品、金亿食品、缪老头黑土猪、老黑鸭品牌,提升产业附加值。全县注册畜禽商标25个,实现了畜禽每个类别至少有一个特色品牌引导。
(三)狠抓标准建设,畜禽基地量质并举。一是狠抓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制定了《邻水县标准化猪场建设施工规范》,规模养殖场建设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实行生产区、生活区、粪污处理区三区分离,严禁在禁养区规划建设规模养殖场。截止2013年底,全县累计建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78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 63.32%。二是狠抓畜禽标准化养殖。严格良繁标准,全面落实畜禽引种补助政策,建立引种月报备案制,规范引种行为。大力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养殖,严格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生猪品种、统一疫病防控、统一饲养技术的“四统一”制度,畜禽规模养殖场实现了从补栏到出栏全过程标准化养殖。三是狠抓生态循环发展。按照“沼气配套、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要求,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内科学布局畜禽标准化养殖场,推行“畜+沼+果(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粪便污染和果菜有机肥问题,促进了畜牧业和农业互动和谐发展。全县428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布局在现代农业园区、千万工程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内,占总数的74%。同时,大力发展发展林下养殖、稻田养殖、“林+草+牧”等发展模式,促进畜牧业生态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