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信息 >

邻水畜牧业如何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作者: 来源: 举报 收藏 时间: 2014-06-13 19:22 阅读:
  (四)立足源头监管,强力保障产品安全。一是建立动物防疫管理体系。每年初,县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县畜牧食品局与乡镇畜牧兽医站、乡镇畜牧兽医站与规模养殖场业主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畜禽防疫责任,构建起了动物防疫管理体系,确保了春秋季动物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我县连续3年代表省、市分别接受部、省的秋防延伸绩效考核,获得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建立畜禽产品安全监管体系。严格实行动物产地检疫申报和动物屠宰驻场检疫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动物庚即无害化处理。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立防疫监管台账制度,对防疫记录、饲料兽药使用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等养殖档案定期检查。2013年,全县检疫牲畜70.7万头,检出不合格动物 212头,全部作了无害化处理。全县动物产地检疫率、动物屠宰检疫率和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三是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了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日常检测制度,健全完善了对饲料、兽药等养殖投入品的监管制度,近年来,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五)注重科技支撑,大力普及高新技术。一是加强院(校)县合作。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省农科院和省社科院创新团队的合作,以共建畜牧业科技大院为载体,搭建好专家平台,探索高新养殖技术运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县畜牧业科技水平大幅提升。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了14个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服务全县45个乡镇522个村。同时,突出高新养殖技术、科学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加强对基层畜牧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知识技术水平,为其指导群众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普及高新技术。以“四下乡”、“科技之春”科普宣传等活动为载体,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选拔60名技术指导员,实行“科技人员服务到户、良种良育推广进村、入户、到场”制度,定期下乡对养殖业主、养殖户开展科技培训工作,提高群众高新技术知晓率。2013年,全县建立畜牧科技示范基地3个,开展技术培训68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600户,培训群众2万余人,推介发布了10个畜牧业主导品种和10项主推技术。 
  (六)强化工作保障,合力推进畜牧业发展。一是行政推动有力。县上成立了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县乡两级领导联系重点规模养殖场、养殖基地乡镇和龙头企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具体困难,全县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社会各界参与抓”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投入保障有力。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职”的原则,整合涉农项目,统筹规划,打捆使用,集中投入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奖补、奖优扶强、奖励先进”等方式,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畜牧业发展。近年来,县级财政累计投入350万元以上,整合项目资金达0.13亿元,累计吸纳社会资金2.5亿余元用于畜牧业发展。三是利益联结有力。大力推进“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户”的发展模式,创新“多方合作,效益共赢”和“返租、托养”订单养殖、股份合作养殖等方式,将养殖户纳入产业体系中,带动养殖户共同致富。全县累计注册养殖专业合作社96个,覆盖适度规模养殖户比例达67.4%。 
https://www.46659.com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产品供应

  • 产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