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出路”变成“末路”
莫让“出路”变成“末路”
时光乱了遍地流年
人民日报报道,云南省在脱贫攻坚中作出决策,不在该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生态脆弱的地区修筑高速公路。据了解,当地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河流纵横,在这里修筑高速公路不仅投入巨大、经济效益低,更重要的是必定要大规模开挖山体、毁坏森林,给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破坏。
一条顺畅的道路,不仅可以不断引进信息、方便产品的产出,还可以节省物流成本、促进当地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改善民生的目的。但,部分地区在修路的过程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虽修好了路,却破坏了生态环境,曾有: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因为修路遭遇毁灭性破坏;安徽省黄山市建设徽杭高速公路时,严重破坏了沿线森林植被……这就体现了部分地区往往只重修路,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从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得不偿失。
可以说,对于那些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来说,“修路”是致富的唯一“出路”。要真正让“修路致富”给人民群众带来福音,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在发展经济修筑道路的过程中,牢固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从本地地区实际出发,科学规划,长短兼顾,精准施策。另一方面,当环境受到破坏、人民群众利益遭到损失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好生态环境、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使脱贫攻坚的步子走得稳当而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