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育成期如何管理?
严格限饲,使种鸭实际体重沿目标体重曲线生长 在育成期对种鸭群实限制饲养,可以使实际体重落在目标体重范围之内,性成熟时间适中,增加产蛋总量,降低产蛋期死亡率,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发挥其最佳生产性能。
种番鸭限饲的措施很多,在实践中常限制日饲喂量,即根据体重生长曲线来确定每天的供料量。
饲喂量确定方法 第四周末,鸭群随机抽样10%空腹称重,计算平均体重,与推荐体重比较,来确定下周的喂料量。实践中,应在肉鸭的各周抽样称重,将计算体重标在体重曲线图上,与标准曲线图相比较,通过以及调整饲喂量,使实际生长曲线沿标准生长曲线生长,保持每周体重都有一个稳定的增长幅度。
在限饲中应注意的问题 管理科学化、程序化。鸭有戏水并清洗残留食物和洁身的遗传特性,所以饮水器(或水槽)应放置在运动场(或舍内)的一侧有水沟的板条(或竹排)上。鸭群在饮水时的排泄物和溅出的水可以从水沟里及时排走,并经常用水清洗水沟和竹排,保持运动场(舍内)环境干燥卫生。鸭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水分,很容易使舍内环境潮湿,产生大量氨气等有害气体,使舍内空气污浊,所以每天应更翻垫料至少两次并及时增添垫料,保持舍内垫料松软干燥、空气清新。
控制鸭群适宜的密度。当鸭群在垫料(稻壳)上育成饲养时,每只鸭至少应有0.45平方米的活动空间,鸭舍分隔成栏,每栏以200--250只为宜,群体过大,往往造成个体差异大和伤残率高。
足够的采食面积和饮水空间。保证鸭群吃料均匀,饮水充足。在育成期,每只鸭采食面积(料槽)以13--15厘米为宜,饮水空间(水槽)以4.5--6厘米为宜。运动场内应设置2平方米左右,0.5米深的洗浴池,供鸭定期洗澡,保持种鸭清洁并有利于种鸭的健康。
定期称重。根据体重大小及时调整鸭群。从第4周开始,每周末随机抽样鸭群的10%,进行称重,计算其平均体重和整齐度及变异系数,根据体重大小来确定下周的饲喂量,并及时调整分群,缩小群体的个体差异。
每周加料幅度不宜过大,一般每次增加料量2--4克为宜,使鸭群逐渐达到预期体重,保持每周一个稳定的增长速度。
每天喂料量和每天鸭群只数要准确技术与推算。称量准确的饲料在早上一次性快速投入料槽,尽可能地使鸭群均匀地吃掉饲料。
鸭的敏感性较强,必须考虑到应激因素,如通风不良、称重及免疫接种、转群等对鸭群体重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在免疫接种时,应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电解质多维素200--300毫克/千克,以防应激。
实行公母分开饲养。由于后备公母鸭群中应配备少量的“印记母鸭”(1:4.5),以使后备公鸭的生殖系统发育。
提高种鸭群的整齐度,促使平衡发育 后备种鸭群的整齐度主要是指体重和体型发育的一致性。要想使种鸭群在产蛋期发挥高产稳产性能,它不仅要求种鸭群的体重符合标准体重,而且体型和体重的整齐度也要很高(80%以上),体重的整齐度主要是指该鸭群达到目标体重±10%的达标均匀度。在生物统计学则以变异系数(C·V%)来表示。后备种番鸭群发育的一致性较好。
体型的整齐度评价通常是以种鸭的颈长(X)±5%范围内的个体数占测量群体总数的百分数来表示。测定方法:从第4周龄起随机抽样鸭群的5%--10%,每周测胫长1次,做好记录,计算其平均胫长及整齐度。
体型一致性发育的调控 多年来的饲养实践证明,只有鸭群体重和体型一致性良好时,才能有好的生产性能。体型发育不好、体重偏轻的鸭群,产蛋早期蛋重小,畸形蛋偏多,孵化率低;体型发育不好,体重超标的鸭群会发生严重的脱肛现象。在饲养管理中,应着重抓好8--14周龄的体型和体重发育(已完成体型发育的90%以上)。其主要措施有:
在育雏期间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保证营养充足 在育雏8周龄前,应喂以高能高蛋白的育雏料,使日粮最小营养水平达到代谢能12.14兆焦每千克,粗蛋白22%。保证雏鸭雏鸭形成一个良好的骨骼发育系统。
调控饲养,使其协调发展 如果在实际生产中,发现体型和体重不能协调发展,则要求在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改进饲养手段或改变饲料营养成分加以调整。
实施科学的光照制度 控制光照可以控制性成熟,使其性成熟和体成熟的发育保持一致性,适时开产。下面的光照程序仅供参考:0--6日龄,每天光照23小时,7--21周龄,逐渐过渡到自然光照;在4--20周龄仅给自然光照,21--26周龄,逐步将光照增至17小时,直至产蛋结束。
总之,采用体重和体型的双重标准,在养禽生产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定期监测和调控后备种鸭群的生长,使其协调发展,才能培育出整齐度好,高产、稳产的后备种鸭群,提高种鸭场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