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鸭病毒性肝炎的诊疗
鸭病毒性是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高度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点是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表现为发病突然,病程短促、食欲废绝,运动失调,倒地呈游泳状,死后呈角弓反张,肝脏出现肿胀或出血,肝质变脆,呈土黄色或红黄色。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目前养禽业中常见的病毒性疫病之一,对养鸭业的危害极大。普宁市梅塘镇一陈姓养鸭户,于2006年10月引进樱桃谷肉雏鸭2000羽,养至14日龄时发生了病毒性肝炎,经正确诊断和采取性防治措施后,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该病诊疗情况汇报如下。
发病情况
广东省普宁市梅塘镇一陈姓养鸭户,于2006年10月份引进樱桃谷雏鸭2000羽,14日龄时部分雏鸭陆续发病,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离群呆立,两翅下垂,拉黄白色粪便等症状。陈某立即在饲料中添加氟哌酸,恩诺沙星,连用3d,未见明显好转且每天有100羽以上鸭死亡,禽主陈某随即携带4羽病鸭前来我局求医。
临床症状
据临床所见:病鸭精神沉郁,离群呆立,缩颈闭眼,羽毛松乱,以头触地,食欲废绝,食欲废绝,走动迟缓不愿下水,随后出现运动失调,身体倒向后侧,双脚作游泳状的痉挛,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状态。通常在出现神经症状后的几个小时内死亡。
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为肝脏肿大,质地软且较弱,色泽淡红呈土黄色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脾脏肿大外观也可见斑纹。胆囊肿胀充满胆汁。有一例肾脏发生充血肿胀。其他器官未见肉眼可见的病变。
临床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病理变化,初步为雏鸭病毒性肝炎并立即作出相应处理。
1 无菌操作取病鸭肝组织接种作培养,未发现特定病原菌。
2 无菌操作取病死鸭的肝脏,经无菌处理制成乳剂,然后给5日龄易感雏鸭接种,皮下注射0.5ml/羽,24小时后发现雏鸭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临床治疗
1 用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进行紧急注射,1ml/羽。
2 对存栏雏鸭进行圈养,及时隔离病弱雏鸭,在正常雏鸭饲料中加入磺胺嘧啶钠,在不能采食的病鸭群的饮水中加入恩诺沙星和口服补液盐,同时在所有雏鸭的饮水中加入水溶性多种维生素。
3 对鸭舍、运动场进行清扫消毒,用0.5%菌毒净和0.5%的正碘双杀等消毒药物对雏鸭舍、笼具、饲养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轮流消毒。另外病死鸭集中深埋作无害化处理。
小结
1 雏鸭群一旦发生本病,首先应隔离治疗,除严格消毒圈舍,在饲料中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外,还须肌注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1ml/只,10天后再接种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羽份/只。
2 本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因此,最好在种母鸭开产前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2次,每次间隔2周,以使其后代雏鸭有足够的母源抗体,抵御鸭肝炎病毒的侵害。
3 四周龄以下的雏鸭严格隔离饲养,育雏期间严禁参观和饲养人员串舍、车辆来往。同时要做好用具的清洗和消毒以及栏舍清洁卫生工作。
4 不要从疫区疫场引进雏鸭。进雏前鸭舍、饲料槽、用具等必须严格消毒,所进雏鸭必须进行免疫接种,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液,可使雏鸭获得良好的免疫能力。
5 饲养管理粗放,鸭舍内温度过高,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卫生差,饲料矿物质缺乏,都可成为该病发生的诱因。所以,务必加强雏鸭饲养与管理。
6 要强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理念,建立建全鸭场的卫生管理制度,鸭场工作人员应增强责任心,把预防工作看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常抓不懈。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法律规定,认真抓好整套综合防治措施的每一个环节,尽量杜绝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鸭群一旦发生疫病,要尽快确认,迅速采取控制和扑灭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