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致富全靠“一棵树”
從溫州市區驅車前往位于甌海區澤雅鎮的坑源村,得花上兩個多小時。山路盤旋向上許久,見到路旁一字排開的8棵參天大樹,便知已經到了坑源村的村口。如今,這8棵700年歷史的紅豆杉,已經成了這個曾經寂寂無名的小山村的“招牌”。
地處海拔600多米山嶺間的坑源村,每家每戶的庭前屋后,都種植著國家一級珍稀植物紅豆杉,眼下總數已超過100萬棵,成了遠近聞名的“紅豆杉第一村”。從對自家身邊的珍貴樹木一無所知,到全體村民集體種植,10年來坑源村的變化,讓每個村民都從中受益良多。但由于條件所限,村民對紅豆杉的開發利用,迄今仍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

紅豆杉

紅豆杉
柴火原是寶貝
由于紅豆杉生長周期極為緩慢,上百年時間枝干才能長到碗口大小。像坑源村這樣有8棵700年天然紅豆杉集中生長的現象十分罕見。“坑源村人與這八顆大樹一起生活了幾百年,可直到10年前,還沒有人知道這就是著名的紅豆杉,而一直叫它們‘清水樹’。 ”坑源村原書記應常錫告訴記者,由于地處山凹,海拔、氣溫適宜,除了村口那八顆老樹外,附近的山上也有不少野生紅豆杉,這在周圍村子中是獨一無二的。可由于不知其價值所在,村民長期以來都把紅豆杉當作普通樹木,甚至有人把它砍來當作柴火燒。
10年前,有村干部在看電視時偶然發現,科普節目里介紹的珍貴樹木紅豆杉,外表竟與村里的“清水樹”十分相似,向恰巧當時來村里考察的兩名溫州師范學院的老師求證,終于得到了肯定答案,村干部開始在村民中進行廣泛宣傳身邊的寶貝,把身邊的“搖錢樹”隨便砍來當柴火實在是太可惜了。不久,村干部就召集村民一起上山找紅豆杉樹苗,想將其移植到村里擴大種植。
家家有個苗圃
應常錫的想法一開始就遇到了困難,無論是扦插繁殖,還是用八顆大樹散落的種子播種,村民種下的紅豆杉成活率都很低。于是村里商議,專門派人去外地取經,終于發現了其中奧秘:原來紅豆杉種子外包裹著一層保護膜,阻礙了正常發芽。野生紅豆杉種子由于容易被鳥類啄食,保護膜在鳥腹內被消化后再被排泄出來,才能順利生根發芽。人工種植的話,只要提前將種子埋在沙子里一段時間,就可以大大提高發芽率。
別看紅豆杉種植困難,一旦成活的話,卻是屬于生命力極強的植物,也很少遭到病蟲害的侵襲。目前坑源村230多戶村民,幾乎每家都有自己的紅豆杉小苗圃,最多的一戶擁有40多萬株,全村加起來近百萬株。據了解,過去坑源村村民每年平均收入只有幾千元,如今種植紅豆杉,以每株樹苗賣100元計算,收入萬元是件輕松事。現在全村每年可以出售紅豆杉3萬多株,單這一項就可收入200多萬元。
另一方面,由于紅豆杉能吸收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天性,百萬紅豆杉也給坑源村帶來了別處罕見的優質空氣。經有關專家的測試,坑源村空氣中負氧離子的濃度比溫州市區高出幾十倍,吸引不少溫州人周末攜家帶口來這里露營野餐,這也給村子帶來了商機。一些村民開始考慮開設農家樂、茶室等休閑場所,把坑源村變成一個紅豆杉特色旅游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