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养猪新技术?-母猪养殖技术之
一 日本的“发酵养猪”技术
近年来,一种模仿我国古代“填圈养猪”的“发酵养猪”技术正由日本的一些学者与商家传入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试验。
该法利用被选择过的微生物-洛东A-90酵素,将稻草、麦秸、木屑等秸秆和猪粪、特定的多种发酵菌混和搅拌,铺于地面。断奶仔猪或肉猪大群(40~80头/群)散养于上,猪的粪尿在该填料上经发酵菌自然分解,无臭味、无蚊子、苍蝇和蛆虫。地面温软,保护猪蹄。以后不断加填料,1~2年清理一次。所产生的填料是很好的肥料。
原理:造成一个耗氧发酵环境。
利用稻草、麦秆、木屑等秸秆和猪粪、特定的多种发酵菌混和搅拌主要是先造成一个耗氧发酵环境,耗氧发酵能够同时控制有害沼气,利用发酵的热能使病源细菌、外部寄生虫以及虫卵被消灭,而且粪尿和其他的有机物同时被分解,且能够有效地减少辅料的容积。
伴随着时间的延长,辅料也有一定的变化,但是添加的微生物和辅料与当中的其他微生物同时发酵增殖,使耗氧发酵保持细菌平衡,可以控制病原细菌的异常繁殖。另一方面大量产生的代谢物的抗体性物质也可以强力控制病原细菌和霉菌等。
如果处理不当,辅料被泥化
由于某些原因使得辅料被泥化的情况也会发生,急剧变化的环境等也可以造成一时的细菌平衡不协调,阿摩尼亚、硫化水素、有害沼气有时也会发生,这对在洛东式发酵棚的场合下,影响较大。
根据环境的变化在日常管理中添加含有微生物的赋形剂(药物制剂中赋形剂是指除“活性成分”之外所含的各种其他重要组分,有些文献也称其为惰性组分。)是很重要的,在不同的季节性环境变化过程中,如果能够作相应处理的话,就能很好地维持辅料的优良状态。
微生物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在适当的环境中能够很好繁殖,但是自身不能改变过分差的环境。
二 懒汉养猪法
该法与日本的“发酵养猪技术方法有相似之处,具体操作如下:
以标准猪圈面积20平方米为例
1 锯末 垫料厚度不低于50厘米,锯末总用量约6~10立方米。太薄导致不发酵,太厚则可能导致内部升温太高太快。发酵助剂可一次任均匀撒入全部垫料中,也可分3~4层局部性集中撒入。尽量用干燥老锯末。新鲜锯末最好晾晒干后再撒入。
2 菌剂 用金宝贝发酵助剂2公斤,先将1.6公斤一次性撒完,其余作增补用。
3 稀释 按金宝贝发酵助剂应与米糠(或玉米粉,麸皮)的比例为1:5均匀混和稀释,再均匀撒入锯末中,还可适当喷撒5%的红糖水。
4 节奏控制 猪圈发酵节奏与温度可人为控制。要快速升温与发酵:可增加发酵助剂用量、预先加红糖水、多添加新鲜米糠或尿素水、增加锯末层厚度、增加翻倒次数并打孔通气、适当调高锯末混和物含水量(但不可超过70%)等等。要调低温度可采用相反措施。内部温度一般不超过50℃,核心发酵层不超过60℃。表面温度25℃~30℃以下。
5 替代垫料 可用部分稻壳、秸秆等替代锯末,但表面二、三十公分仍要用锯末。
6 湿度 垫料一般干撒即可。如垫料太干燥可在表层喷点水,最大湿度不能超过70%。
7 发酵状态 正常运行后的发酵床下层物料颜色逐渐变深变黑、无臭味而有淡淡酒香味,温度基本稳定,有时能见到白色菌丝。
三 另一种发酵床养猪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即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对其进行选择、培养、检验、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按一定比例将母种、锯木屑、辅助材料、活性剂、食盐等进行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在经过特殊设计的猪舍理,填上上述有机垫料,再将仔猪关入猪舍。猪从小到大都生活于这种有机垫料上面,猪的排泄物被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研究发现只需三天的时间,粪便就被微生物分解成非常细的粉末,消失的无影无踪。同时,粪便又给菌类提供营养。有益菌不断繁殖,形成菌丝,这些高蛋白物质,又成了猪的美食,猪吃了,不但帮助消化,还能提高免疫力。整个发酵床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小“生物圈”,不再需要对排泄物进行人工清理,因而它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的有机农业技术。
发酵床垫料的制作
垫料里主要成分是术屑,占到90%,其他10%是土和少量的粗盐。猪圈填垫总厚度约90厘米,例如一间面积为25平方米的猪舍约填25×150=3750千克。如果条件好,可先铺30~40厘米深的木屑,然后铺上锯屑,如果锯屑不充分,可先铺50厘米深的玉米秸杆或30厘米厚的稻皮,然后再铺上锯屑。土:占总量的10%,为415千克,盐占总量的0.3%,为12千克;微生物原种:每平方米2千克,为50千克,水:1000千克;营养液(天惠绿汁,乳酸菌、动物氨基酸、米错等的混合原料)8千克。
将土壤微生物菌的原种、米糠、锯屑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一定数量的天惠绿汁和氨基酸液,使含量达到60%,保证有意菌的大量繁殖。加入少量酒糟、谷壳熏碳、谷壳等发酵也很理想。经过2~4天发酵就可制成供发酵床用的有机垫料。发酵床的垫料,10年20年都不用换,一次少量的投资就可以永久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