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蛇的听觉器官
从外形上看,蛇没有“耳朵”,可能有些人会误认为“蛇是聋子,,“蛇不能听见声音”。大王蛇适应穴居生活,没有外耳(相当于人的外耳道和耳壳),中耳也没有鼓膜、鼓室和耳咽管,只有听骨(耳柱骨)和内耳。蛇的内耳由两部分构成:①半规管和椭圆囊,是平衡器官;②球囊和耳蜗,属于听觉器官。由于蛇没有外耳和鼓膜,不能接受空气传导的声波,即蛇听不到通常意义上的“声音”。但蛇有内耳,中耳的耳柱骨一端连于内耳的卵圆窗(前庭窗),另一端不连于鼓膜而连于方骨上,这样的结构,使蛇对于地表传导的震动,如人或动物接近的脚步声极为敏感(图2—9)。实验也证明:蛇能对地表的震动产生神经兴奋,而对空气传导的声音则否。在实践中,有些地区的群众观察蛇在地震前的前兆现象,作为预报地震的参考。这可能是因为蛇在}同穴中,对于人还感知不到的地震,已能事先感觉到,因而发生异常的出洞活动。器,即位于蝮蛇、竹叶青、响尾蛇等眼鼻之间的颊窝及蟒类唇鳞表面的唇窝。尖吻蝮的颊窝是一对三角形凹陷,窝内有一层厚仅10~15弘m的薄膜,将窝分隔为内、外两室,外室较大,开口朝外;内室位于颊窝深处,以一细管导向眼前角,借一小孔通至皮肤表面,可调节内、外室之间的压力,孑L口有括约肌。颊窝膜的内壁上密布着三叉神经分支的神经末梢,其终端略为膨大,内部充满线粒体。颊窝是一种极其敏感的热能检测器,只需123.68×10_焦/厘米。的微弱能量就能使之激活,感知在一定范围内的其他动物,并在35毫秒之内迅速作出反应,其效能为现今最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所不及。人们在研究颊窝膜上的神经末梢时,发现其线粒体的形态发生热缩冷胀的相应改变,这就表明热能感受器的作用与线粒体的关系极为密切。蛇的颊窝不但能觉察到周围环境中的温血动物,甚至还能确定该动物的位置,从而进行追踪和准备袭击,因此也可视为一种有助于夜间觅食的特殊感觉器官(图2—10)。唇窝是位于蟒类吻鳞或上唇鳞表面的小形凹陷。其结构与蝮亚科大王蛇的颊窝相似,也是一种热测位器,能感知0.026℃的温差变化,灵敏度稍逊于颊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