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
(六)完善省对下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综合考虑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增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省级财政在根据户籍人口测算分配均衡性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地区向持有居住证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需求,增加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需求大的地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同时,根据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和转移支付规模增长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对财政困难地区转移支付规模和力度不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七)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分配办法,省级财政在测算县级基本民生支出时,适当考虑持有居住证人口因素,加强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且民生支出缺口较大的困难地区县级政府的财力保障。县级政府要统筹用好资金,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切实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使农业转移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八)支持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按照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农业转移人口通过市场购买或租赁住房,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居住问题。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本地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提供公共租赁住房,积极推进以城中村为重点的棚户区改造,促进城中村居民市民化。符合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可申领低收入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省级财政在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时,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地区给予适当支持。
(九)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各地要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综合运用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股权融资、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等多种渠道,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贴息、先建后补等方式,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各地在政府债券资金安排上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起支撑促进作用的城镇基础设施项目予以支持。加大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各级财政要通过安排PPP项目补助资金、建立PPP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建设运营以及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在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等专项资金时,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地区给予适当支持。
(十)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各项权益。各地不得强行要求进城落户农民转让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或将其作为进城落户条件。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放活土地经营权,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多权同确”,按时完成农村各类产权确权登记颁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收益分配权等权能。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减挂钩收益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及时全部返还农村,充分保障农民的受益权。通过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逐步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相关权益退出机制,积极引导和支持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相关权益,促进相关权益的实现和维护,但现阶段要严格限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
(十一)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合理分担公共成本,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大对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要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责任,切实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义务教育、劳动就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成本。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加大职工技能培训投入,依法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农业转移人口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用。农业转移人口要积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并按规定承担相关费用,提升自我发展和融入城镇的能力。
(十二)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不同时期农业转移人口数量规模、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农业人口流动变化、大中小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差异等,对转移支付规模、结构以及保障标准等进行动态调整。人口流入地要切实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体责任,合理安排预算,调整支出结构,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与当地户籍人口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省级财政根据其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人数等因素给予适当奖励。
四、组织实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关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点改革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部署,扎实推进各领域重点任务落实,做好城乡政策制度统筹衔接,破除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