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中国的政策让大家老盖破房子 不盖好房子
最近我们看到了转折时期邓小平改革,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们都知道就是联包制,在强化的环节中和城镇化发展速度是紧密相关的,那个时候我们所规定的每一个人只能雇佣七个工人,超过七个工人变成资本家了,为什么只能使用七个?因为马克斯说了,本上写着只能用七个,我们从1956年的时候告诉大家,公私合营的时候只能用七个,私人小业务如果超过七个人的雇佣就要定位资本家,到文化大革命以后也同样,当时雇了一百多个人,大概140个人,于是很多人写了调查材料报告给邓小平,邓小平说这四个字起了作用,等等看,最后调查是140个人的工资比国有企业和当时集体企业工资还高,这些人都是农民工,都是没有就业的人,所以促进了中国就业和中国城镇化,于是年包被解放了。更多私营企业家可以雇更多人的约束条件也被解放了,所以不再是七个人。
由此而产生了我们工业化速度的加速,所以后一个年代从30%到40%到50%增长速度加快了,我们党的工作计划60是到2020年,70是到2030年,我们认为会提前,2018年会实现60%,2025年提升70%,其实党的工作是很保守的,温家宝十二五规划,五年期间决定了4个点的城镇化,也就是每年0.8%,但实际上我们超过了百分之三十点几,规划期间还没过,但是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按照这样计算,我们会超速完成城镇化70%的方案标准,这个对城镇城市住房影响巨大。
如果我们现在迅速开放我们城镇人口,中小城市局部放开,这是一个数据,另外一个市场供应,让更多的人在土地流转当中获得资本,给他们一个竞争,这样我们城镇化率会加速。
但是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很明显的差别,一二三线城市差别很大,一线城市普遍超过了60%,二线城市普遍超过了50%,而三线城市只有30%,未来发展过程中变成了到底人们向中小城市走还是向大城市走,党的文件中提出要小城镇化,我们曾经有过新农村建设城镇化过程,更多人希望他们留在小城市,但是现实的结果是什么?他们会不会留在小城市这是一个未知数。如果我们人口的迁移权利完全放开,也可能他们因为公共设施问题、资源等等问题他们不进中小城市而进入了大城市,从现在来看,户籍制度导致他们可能首先进入中小城市。
很多人在讨论,城镇化已经让很多城市变成了最主要的城市,但是不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城市人口密度最高呢?从城市建设区统计数字看不是。北京市大家认为是最堵的的,但是人口建设区中仅次于三个城市,山东、宁夏和内蒙,还在倒数第四位,而陕西省没几个城市,但它城市人口却是最高的,达到了五千多,大家可能觉得这个统计数字不太真实,你实际算一算就知道了,北京最核心区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了两万接近三万,人口密度远远超过了纽约、伦敦,因为我们是一个党中央,所以最核心区的人口密度提高。
就香港主要人多,每平方公里大概八千多,北京核心区每平方公里两万多,两百多平方公里,22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范围之内,每平方公里大概两万八千多,香港的四倍,纽约的六倍,高得不得了。但是除了核心区域以外,北京人口密度没有那么高,还有相当一部分区域里头人口密度比较小,人口在城市增长过程中,并不是因为城市增加了或者人口增加了而导致必然的城镇化,城市病。
再看一个数据,九零年的时候城市建成区只有一万两千平方公里,到2012年我们增长了3.5倍,达到了4.5万平方公里,什么概念?按全国960平方公里计算,大概占国土面积0.4%左右,不到1%,我们的人口增加多少?按人口密度计算,我们增加了8.2倍,从两百多人变成了两千多人,土地并没有和人口同步增长,进城的这些农民应该节约不少农地吧,没有。我们农村宅基地现在17万平方公里,是城市的四倍多。从九零年开始计算,我们农村人口减少了两亿八千,将近三亿多人,宅基地增加了五万平方公里,九零年以后宅基地增加的数量比全部的城镇建成区的数量明显多,毛病在哪儿呢?在于我们土地不能流转,我们农村土地只有在征用的时候才能被流转,于是农民在土地承包制以后他无法获得更多的土地资源,他就拼命增加宅基地,过去一家人住一块,离婚所有人都去抢宅基地,所以宅基地的面积没有缩小而是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