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畜牧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实现畜牧业的大跨越,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税收?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合江县畜牧业生产状况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市场变化,通过政策驱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大力发展家禽、家畜,全县畜牧业生产呈现出稳中有增的趋势。肉、蛋产量年递增率超过10%,人均占有量逐渐提高,人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稳步上升。全县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约有7万人,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0%左右,畜牧业已经从农村家庭副业一跃成为农业中最有活力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门路之一。
主要表现在:一是饲养量大。2012年,全县生猪出栏105.4万头,同比增长5.21%;山羊出栏26.23万只,同比增长7.65%;肉兔出栏55.99万只,同比增长3.59%;小家禽出栏1509万只,同比增长11.19%;肉类总产量实现10.91万吨,同比增长6.43%;年末牧业产值达22.96亿元,占农业产值的64.2%;全县24.7万户农民,猪、羊年出存栏达203.2万头,户均8.23头;家禽年出存栏量2030万只,户均82.19只;二是区域性强。全县初步形成了特色不同的三大养殖区,即以合江、榕山、九支等乡镇为主的养猪区域;以实录、参宝、尧坝等乡镇为主的养羊区域;以等乡镇为主的养禽区域;三是地方特色突出。在畜牧业生产上,突出地方特色,依托皮革加工、肉食加工、尾毛加工等畜牧相关企业,拉长了畜牧业生产链条,带动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形成了以黑山羊、山地乌骨鸡、岩蜂蜜三大产业为主,其它养殖竞相发展的特色格局;四是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目前,全县共有规模较大的养猪专业户41户(出栏300头以上),养羊专业户47户(出栏50只以上),养鸡专业户37户(出栏一万只以上),涌现出了像合江菜坝、九支安居等养殖小区和专业村,畜禽饲养量逐年递增;五是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科学饲养等技术已在畜牧生产中广泛应用,缩短了饲养周期,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六是对农民增收作用增强。一部分“能人”已经靠发展养殖致了富,过上了小康生活。养殖业已从家庭副业逐步发展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我县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2764元。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县畜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畜牧业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扶持力度不够
一是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多数乡镇没有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有的即使制定了一些优惠措施,也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很好地落实;二是民间资本投入少,出现了“有钱的不愿干,想干的没有钱”的现象;三是合江县、乡两级财政都很困难,政府和部门拿不出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再加上处于信贷高风险区,企业和农民很难从金融部门获得信贷支持,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膨胀。
(二)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低,畜产品质量不过硬
目前全县的畜牧养殖业仍是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偏低,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制,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如城郊的潲水猪),难以适应市场要求。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对防疫工作不够重视,疫病时有发生,挫伤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了隐患。
(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差,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
目前,我县形成一定规模的畜牧龙头企业仅有四海、高金两家,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农户养殖辐射带动能力差。除罐头食品外,基本上都是以原料形式进入市场,未能实现产业化经营和加工增值,致使畜产品的利润大量流失。同时,加工企业对基地建设不够重视,基本上没有投入建设资金。企业与养殖户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往往是各自为阵、各谋其利、产销关系极不稳定,难以消除广大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制约了畜牧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四)品种改良进展缓慢,畜群畜种结构不尽合理
虽然我县近几年来已高度重视了牲畜品种改良工作,但良种畜禽比例仍然偏低,特别是良种母畜、良种母禽等所占比例较小,这是我县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防治体系不完善
1994年机构改革,27个乡镇兽医服务站均交给乡镇政府管理,防疫经费不到位,防疫网络不健全,加之部分乡镇拒防户常年不防,不能及时对大的疫病和畜产品质量监测预报,一些重大疫病,如口蹄疫、新城疫、猪瘟等还时常危胁着我县。
(六)畜牧执法力度不够
对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管理没有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标准执行,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非法销售假种畜禽,假冒伪劣兽药饲料、添加剂,病死病害畜禽肉,严重扰乱了畜牧业经营市场。
(七)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改革后仍存在问题
一是各公益性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不足。全县原有检疫人员109人,协检人员79人,改革后,随着各乡镇工作的移交,现有的83名公益性人员就检疫一项工作压力就非常大。另外,福宝、五通、白沙、望龙等乡镇大多编制都只有2人或3人,但乡村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范围广、面大,都存在工作量与人员数矛盾突出的实际困难。二是公益性兽医站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以及工作必须的设备等。由于乡村工作点多面广,检疫监督等工作又严格要求到位实施,因此公益性基层畜牧兽医站应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快速检疫箱等设备。三是公益性基层畜牧兽医站经费不足的问题。由于公益性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经费来源只有靠财政供给,财政仅按全县事业单位标准解决基层公益性兽医站办公经费,与实际支出差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