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沙湾区2012年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顺利通过省财政厅项目绩效考评验收
2013年7月7日-11日,四川省财政厅项目绩效评价考核工作组一行3人,对沙湾区部分项目工作进行了绩效考评,其中2012年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顺利通过考评验收。
工作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验资料、抽查科技示范户、走访示范基地、座谈讨论等方式,全面了解了项目的申报、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详细情况。一致认为:沙湾区2012年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完成,养殖户对项目实施的满意率为100%。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50户,带动农户5000户;项目计划培训400人次,实际培训467人次;项目管理资料扎实详尽,工作制度健全完善。一是领导责任制度,成立了由区人民政府区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区级9人专家小组,通过个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区畜牧局审批确定技术指导员15名。二是目标考核制度,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区畜牧局、乡镇政府、养殖户(或企业)三方共同考核及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机制,变对上负责为主为对下负责为主。三是基层服务制度,实行科技人员分片包乡镇挂点联系,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印发“服务连心卡”2000份,公布了技术人员的联系方式,积极帮助农户解决生产难事。四是专业培训制度,通过多渠道分4期对全区138名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每期10天的全面培训,开展“首届兽医技能大比武”活动,先后组织机关技术人员到台湾及省内外参观学习,全面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五是工作创新机制,由村民委员会牵头、基层畜牧兽医站参与,在示范基地—铜茨乡营业村成立了柏杨畜禽信息服务合作社,紧紧围绕“生态良好,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主题,坚持“合作社+服务组织+企业+农户”的生产模式,开展饲养技术、疫病防控、市场信息等服务,有效促进了基地发展。四川三农网记者在《乐山沙湾:创新机制 助农增收》一文中写到:“新就新在:在这一模式里,融入‘乡镇畜牧兽医站、村民委员会’这两个服务组织”。服务组织,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催化剂,是资源配置接力棒的末端传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