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省内信息 >

眉山市农业概况

作者: 来源: 举报 收藏 时间: 2014-04-10 18:19 阅读:
眉山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南部,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享有“千载诗书城”的美誉。辖东坡区和仁寿、彭山、洪雅、丹棱、青神5县,幅员面积7186平方公里,总人口349万,耕地面积260万亩,农作物总播面积670余万亩。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7℃左右,年均降雨量1080毫米,年无霜期330天。岷江、青衣江纵贯全境,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自然资源环境条件优越,是四川省重要的粮经作物生产基地。ku7四川养殖网
“十一五”以来,眉山市充分利用自然、区位、产业优势,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现代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健康持续发展。ku7四川养殖网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全市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截止2011年,全市基本农田达到耕地面积的85%以上,高标准农田达到65万亩,连续获得省政府“李冰杯”改田改土奖励,其中2007年获得“李冰杯”一等奖。2011年全市粮食产量179.75万吨,实现连续八年增产,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农业结构持续优化,粮经饲作物比发展到56:37:7,助农增收效果更加显著。2011年全市种植总产值88亿元,比2005年增加39亿元,增长79%;种植业增加值预计65亿元,比2005年增加32亿元,增长97%;种植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46元,年平均助农增收185元。ku7四川养殖网
(二)特色效益农业快速发展。坚持以“一村一品”为载体,进一步发展壮大东部丘陵伏季水果、中部平坝优质粮油、中部浅丘优质柑桔、岷江沿岸优质蔬菜、西部山区优质茶叶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建成四川省最大的泡菜、柑桔、枇杷、泽泻、蔺草生产基地;先后荣获枇杷、椪柑、脐橙、优质稻米、藤椒、泡菜、清见、不知火等8个中国特产之乡,是“中国之乡”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东坡、仁寿、洪雅、青神等4个区县被确定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强县比例位居全省市州第一,其中洪雅县、东坡区已获得省政府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命名。ku7四川养殖网
(三)东坡泡菜产业成为眉山名片。把泡菜作为农业拳头产品,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决定》和系列配套文件,强力扶持和发展泡菜产业。全市泡菜年加工量达到101.8万吨,占全省的50%以上,产值61.2亿元,实现了10年30倍的发展奇迹。眉山市确立了四川泡菜发源地、主产区、核心区、排头兵的形象,被授予“中国泡菜之乡”称号。东坡泡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5个中国驰名商标,先后走上了中央全会、全国两会代表餐桌,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食品。近三年来,规模盛大的 “中国四川泡菜国际论坛”、“中国四川泡菜国际品鉴会”、“中国四川泡菜国际展销会”先后在眉山成功举办,东坡泡菜享誉中外,成为眉山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全国形成了“北有寿光鲜销蔬菜,南有眉山加工泡菜”格局。ku7四川养殖网
(四)农业标准化走在全省前列。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制定市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标准和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36个、县级地方农业标准124项。依托各类项目每年培训农户100万人次、推广规程面积150万亩次以上。建成全省市州一流农业质量检测中心,配备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检测仪器设备,顺利通过省级“双认证”。认证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61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在全省市州率先通过了“四川省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整体认定,还创建了仁寿县枇杷、东坡区蔬菜2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ku7四川养殖网
(五)农村沼气建设成效明显。全市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1万口,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28.2万口,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65.4%,位居全省市州前列。同时,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纽带,创新“一池六改”的生态家园建设模式,多次接待全国政协、农业部、省委省政府领导视察以及外国专家学者学习和考察,打造了一大批具有明显川西民居特色的乡村清洁工程和新农村典范,被省农业厅誉为“全省农村沼气建设的一面旗帜”。大力推进以沼气为核心的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开展率达100%,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9年,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市农业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先进单位,是全省市州级唯一的受表彰单位。ku7四川养殖网
(六)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减、免和停征农业税政策,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种子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一免两补政策;规范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加强服务性收费的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施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增强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依法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0余万亩,占农村土地承包面积的22%以上,引进业主3000多个,投入资金近30亿元,实施规模开发15万多亩,为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全市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粮油、茶叶、水果、丝绸、中药材龙头企业142户,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964家,覆盖农户40%以上,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对农业发展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https://www.46659.com

产品供应

  • 产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