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省内信息 >

常州农业概况

作者: 来源: 举报 收藏 时间: 2014-04-10 18:19 阅读:

 wSc四川养殖网

  1.  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上有“龙城”别称),同时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常州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全市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总人口441万人。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2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约12.4%。人均生产总值超过9000美元。2004年到2008年五年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了14.6%的年均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27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1元,实现了以市为单位的总体小康。 
  2.     常州地处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丰富,温和湿润,气候宜人,土地类别多样,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越。全市以平原圩区为主,山水兼备,平原圩区、丘陵山区和江湖河塘水面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58.4%、23.5%和18.1%,现有耕地242.7万亩。 
  3.     近年来,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围绕“两个率先”的总目标,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通过大力构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积极实施农业功能、结构、布局、经营方式和目标市场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现代农业初具雏形。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7.1%。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243.9万亩,比上年增长11.5%;粮食总产量112.1万吨,增长5.9%。优质水稻、优质油料作物种植比例分别达85.6%和95.5%,比上年提高5.8个和14.7个百分点。“武育粳3号”作为中国粳稻的代表品种列入世界十大粳稻品种,“武粳15”成为农业部首批认定的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全市水稻亩产580.3公斤,单产水平自1995年以来连续位居全省第一。  
  4.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所加快,高效规模种养业加快发展,花卉苗木、茶叶等特色产业成为发展亮点。全市高效种植面积达63.1万亩,高效渔业面积23万亩,生猪、肉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60%、91%和87%,规模养殖水平全省领先。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5万亩,增长4.6%,武进区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花木之乡”称号。全市茶园总面积10.8万亩,增长16.1%,其中无性良种茶园面积2.98万亩,增长68.6%。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57个,省级以上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27只,获得绿色标志的农产品220只,有机食品101只,分别比上年增长0.4%、26.2%、70.5%和46.4%。 
  5.     农产品市场建设力度加大,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顺利搬迁新址,交易额在全国百强农产品市场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夏溪花木市场苗木交易额名列全国第一,交易量位列华东地区首位。 
  6.     农机水平不断提高,水利建设顺利推进。水稻种植基本实现机械化,机种水平达75.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5个百分点,在全省、全国居领先地位,其中武进区、金坛市率先在全国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年末全市拥有各类联合收割机2251台,其中高性能自走式联合收割机1082台,比上年增长0.8%。全市三麦机收率达到98.6%,水稻机收率达到91%,分别比上年提高0.1个和3.5个百分点。 
  7.     三大改革得到深化,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全市有387个村和1300个组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全年向社员分红2.5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7个,累计达466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18个,入社农户7.3万户,带动农户24.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按交易额向社员二次返利7581万元,按股分红3004万元;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开始破题,全市共成立17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入社农户3700户,入社的村民小组25个,入股土地面积1.1万亩。 农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村容村貌发生积极变化,全市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率达80%,有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实行垃圾集中处理,近50%的村庄河塘实施了清淤,发展户用沼气1500户,有20个规模畜禽养殖基地实施了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连续两年每年成片造林面积在5万亩以上。 https://www.46659.com

产品供应

  • 产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