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布拖县:本地肉牛长得快养牛户逢低补栏
经过多年培育,布拖肉牛产值从占畜牧业产值的近8%上升到21%
□本报记者 钟美兰
5月22日,记者一走进特木里镇民主村鑫隆养殖家庭农场,就被“嗷嗷”叫声吸引住了。“现在圈养有19头西门塔尔牛,虽然市场还不好,但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农场主吉各子华说,现在他正在征集农户准备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争取年底养殖规模扩大到100头。
无独有偶。由于饲养管理跟不上,乌科乡乌科村养殖户吉地次伍去年养殖的30头西门塔尔牛死了一些,可是他今年依然决定继续扩大规模。
为何村民都热衷扩大肉牛养殖规模?
养牛户忙着扩大规模
以前,因为本地黄牛生长缓慢,布拖县大部分农户养牛多用于耕地或者自食,牛的产值尚不到整个畜牧业产值的8%。“本地牛长得慢,养一两年才三四千元。”吉各子华说,前年他养了8头本地黄牛,到年底全部卖完收入10万元,刨除人工成本,仅剩4万元。
2006年,布拖县开始推广西门塔尔牛,这种牛的饲养周期比本地黄牛短。去年,吉各子华注册成立鑫隆养殖家庭农场,投资60万元修建了380平方米的圈舍,承包了50亩土地用来种草,从达州宣汉引进了21头西门塔尔小母牛,由于多种原因,死了2头,目前剩19头。
刚饲养不久,吉各子华就遭遇了牛价下跌,原本同等大小可以卖7000元至8000元的牛,最多能卖5000元至6000元。行情不好,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
目前,吉各子华已征集到50户自愿组建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待达到70户,他将注册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具体合作模式是,农户出资、出土地或者人工,再修建两个380平方米的圈舍,合作社养牛规模达到100头,年底根据折价分红。
无独有偶。乌科乡乌科村约有1500亩的荒山荒坡闲置,村民建议用来养牛。“这两年不少老百姓养牛挣钱,只不过数量较少。”乌科村养殖户吉地次伍说,前年年底他和6户农户组建了乌科乡乌科村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将1500亩荒山围了起来,县畜牧局为其提供了3000斤草种、1万米围栏。“今年准备再买三四十头,不过要换成本地经过改良的西门塔尔牛。”吉地次伍说。
政策利好 坚定养牛户信心
为何要继续养牛?吉各子华、吉地次伍的回答非常一致。“除了自己投入了不少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现在对畜牧业,尤其对规模以上畜牧业比较支持。”吉地次伍说。
从2013年开始,国家对畜牧业的投入加大,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布拖县实施了整村推进肉牛改良项目,2013年项目投入470万元在7个村扶持了575户农户,2014年项目投资585万元在9个村建设了肉牛示范户743户,同时,实施了2014年彝区畜禽标准化养殖——肉牛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目前,2015年新增牛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建设项目已经启动,总投资170万元,建肉牛养殖大户、家庭农场20户。
得益于2014年新增牛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建设项目,吉地次伍和吉各子华都获得了8万元的养殖补贴,今年,吉地次伍通过县农办及畜牧局还将获得省级补助资金50万元,“拿到这50万元,我还要买本地西门塔尔牛来养。”
据布拖县畜牧局副局长杨程介绍,目前布拖县圈舍超过200平方米、饲养牛2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已达32户,2014年,布拖县肉牛出栏8800头,肉牛产值8400万元,占整个畜牧产值的21%。
今年,布拖县将投资十几万元实行养殖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农作物秸秆技术等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建立规范的养殖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