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七组虫草鸡养殖大户杨忠琼放弃高薪返乡 带领村民养鸡脱贫
“这是我今年3月引进的林下虫草鸡,目前有500多只开始产蛋了,所产鸡蛋合作社以1.5元/个回收,仅出售鸡蛋我每天就收入800元左右……”12月10日,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七组虫草鸡养殖大户杨忠琼一边忙着给鸡添食,一边说,目前她的林下虫草鸡养殖基地已走上正轨,每隔两个月补栏500只,明年初将达到存栏1万只、其中蛋鸡2500只左右的规模。
今年1月,杨忠琼放弃在外的高薪工作,回到太和村老家承包荒山建林下鸡养殖基地,在村“两委”的帮助下,通过“合作社+支部+基地+示范户+大户+贫困户”的模式稳步发展。目前,杨忠琼首批投放的林下鸡开始产蛋,带动村里40多位贫困户养殖林下鸡,户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
情系家乡寻找机会回村创业
杨忠琼今年30岁,家住太和村七组。由于家里条件不好,父母一直希望杨忠琼姐妹俩通过努力学习 “跳出”农村,在城里成家立业。2005年,杨忠琼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工程学院,学习软件开发。2009年大学毕业后,杨忠琼在政府部门上过班,在企业干过营销主管,还在城里自主创业开过烤肉店。期间,最高年收入达到了三四十万元。
“我喜欢家乡的青山绿水和无拘无束的生活,一直都寻找机会回家发展。”杨忠琼说,看到家乡的山地荒废实在可惜,她很早就想回家开垦荒山发展项目,但当时老家周围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也没有政策扶持,回乡投资创业风险太大。
“在农村创业,不仅要找准项目,还需要资金、政策和技术,稍不注意就会失败,血本无归。”杨忠琼的想法一直没得到父亲杨开祥的支持,每当她提出回家干时,杨开祥总是说等条件成熟了再说。
第一书记搭桥建起林下养鸡基地
“老杨,你家周围植被好、山林多,发展林下养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你想搞林下养鸡吗?”2015年12月,泸州市委宣传部下派的第一书记郭鹏程上门找到杨开祥,希望他带头搞林下养鸡。
当时,太和村作为省级贫困村,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滞后,郭鹏程在详细了解太和村的经济现状后,组织了太和村村组干部到邻村的凤林虫草鸡合作社参观学习,增强村民林下养殖的信心。参观回来,杨开祥立即联系在泸州开烤肉店的杨忠琼,让她回来建林下鸡养殖基地,带领周边村民通过养殖增收致富。
“很早我就想回家搞养殖了,但是当时周围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杨忠琼说,让她拿定主意回乡创业的最大因素,是太和村的路、电等基础设施在脱贫攻坚中有了看得见的变化。一年内,三条水泥公路相继修通,其中一条修到了家门口,搭建鸡棚、运送鸡苗鸡蛋和饲料都更加方便了。
说干就干。杨忠琼和丈夫关宇航立即转让了泸州的烤肉店,回乡养鸡。在郭鹏程的帮助下,杨忠琼投资20多万元流转了周边村民的200多亩荒山,搭建了两个标准化鸡棚,确定了以“合作社+支部+基地+示范户+贫困户”模式养殖林下鸡。通过合作社包回收,基地示范带动和技术指导,让养殖户实现“无忧养殖”。
“我没有养殖经验和技术,没有销路,更不懂土地流转政策,幸好有郭书记的大力支持,不仅为我们争取了创业补助资金,多次带我们去凤岭虫草鸡合作社学习,还帮我流转了土地。”杨忠琼说,凤林虫草鸡合作社有10多年的成功养殖经验,全程提供技术指导,还包产品回收,让她和村民吃上了“定心丸”。
建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增收
走进杨忠琼的鸡棚,虽然每个鸡棚里都有几百只小鸡,却看不到鸡粪,也闻不到臭味。杨忠琼说,鸡棚的地面用发酵床,不仅能改善卫生条件,预防和减少传染病,还能够促进鸡的消化道发育,提高消化能力。同时,发酵床还能减少人工投入,鸡棚不用每天扫粪除臭,每周进行一次翻松处理就可以了。目前,杨忠琼的林下养殖基地已建成3个标准化鸡棚,面积达350平方米。
“回乡创业,我们不仅要自己挣钱,还要带动全村老百姓一起干。”杨忠琼说,基地建设投入不少,建鸡棚、购鸡苗、流转荒山花了近20万元。虽然养殖基地搞得风风火火,但周边村民一开始并不看好,一直在观望。“建标准化鸡棚投入太大,亏本咋办?”太和村二组贫困户兰华民想发展林下鸡,但听说建鸡棚仅一个发酵床就要近6000元的成本,观望了很久。
为了带动村民养鸡,杨忠琼不仅拿出真金白银建设基地,还和村干部一起上门和村民沟通,开展技术培训,逐户落实养殖必备条件。目前,太和村近100户村民加入了林下鸡养殖,其中41户是贫困户,90%的养殖户都使用发酵床。
“按目前凤林虫草鸡合作社的收购价,光鸡蛋这一项,一只母鸡一年产蛋220枚,纯收入就有220元,我的500只蛋鸡今年就能收入11万元。”杨忠琼说,下一步,她将把鸡蛋卖到深圳等地,还将注册QS标准的生态鸡蛋,把林下虫草鸡和蛋卖到国外去。
“增收脱贫并不是我的最终目标,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据杨忠琼介绍,他们还将逐步开发山林,种植柑橘、殷红翠李等果树,发展立体养殖,建成集吃、喝、玩、乐、购为一体的家庭农场,带动周边村民和贫困户增收致富。